白內障是最常見的致盲眼疾,而我國已成為白內障發病的“重災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約有6000萬白內障患者,占全球總數的1/3,其中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白內障發病率超過80%。
對于白內障患者而言,手術治療是改善視力的最有效方式。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視覺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白內障患者已經不再滿足于術后“看得見”這一基本的視力恢復,還要求“看得清”。除了白內障之外,如果遠視、老花等情況也能一次性得到治療,患者將在術后真正擁有一個清晰世界。
1月23日,一場“透明手術日,清晰看世界”白內障手術直播活動在北京舉行。手術由愛爾英智眼科醫院白內障科主任霍冬梅主刀,青白科醫生畢大光進行現場講解。53名公眾代表通過大屏幕見證了手術全過程。
“在手術過程中,除了左眼皮被器械撐開時略感不適外,其他過程幾乎感覺不到疼痛。”術后患者表示。據了解,患者一個月前為右眼已經進行了手術治療,目前右眼視力已由原來的0.3提高至1.0。“以前看東西,無論遠處還是近處都像蒙上了一層霧,現在看的很清楚,連老花鏡都不戴了。”
主刀醫生霍冬梅表示,患者今后也無需戴眼鏡,就可擁有遠、中、近全視程視力,且無論環境明暗,是近距離閱讀手機報紙還是駕車遠行,都能全天候感受舒適、清晰的視覺,達到視覺健康狀況良好的與年輕人相當的水平,真正做到“重返年輕視力”。
而這樣的效果源于手術背后采用的超聲乳化技術輔助手術,以及術中為患者植入的三焦點人工晶體。較之傳統的單焦點或者多焦點晶體,三焦點人工晶體的優勢在于,同時可一次性為患者解決近視、遠視、老花和散光等屈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愛爾眼科已將多功能人工晶體與無刀化的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進行整合,推出了 “煥晶”白內障技術,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手術僅 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手術全程由計算機系統控制完成,設定切口位置、大小、深度,利用飛秒激光取代手術刀,擺脫了人為操作和器械可能對眼睛的損傷,微創切口可以精確到微米級別。晶狀體撕囊及劈核的安全度也能夠得以提升,比手工操作切口更精準,為術后恢復及精準視覺提供保障。
公眾代表們通過大屏幕見證手術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