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可能歷史上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皇帝。依我看,他也是歷朝歷代末代皇帝中最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人,其他那些末代皇帝大多沒有朱由檢的雄心壯志。這樣看來,朱由檢算是末代皇帝中比較有宏圖大志,比較有思想的一個人。
朱由檢一上臺就立即鏟除了魏忠賢閹黨,這可能是他一生做的最重要、最大的一件事兒。不過那個時候明朝已經(jīng)爛透了,僅僅除掉閹黨魏忠賢,已經(jīng)無法挽回明朝的頹勢。但是,朱由檢能夠下如此大的決心來做這件事,足以說明他想中興明朝的決心。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中國歷代皇帝中少有的比較節(jié)儉的皇帝。這大概跟他的出身有關(guān)。崇禎皇帝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是他爺爺偶然臨幸宮女所生的,所以朱常洛從小就得不到父愛,是一個比較受冷落的皇太子。崇禎皇帝他又從小跟著庶母長大,在皇宮中地位也不高。雖然不至于缺吃少穿,但是在皇宮中沒有地位,不怎么受待見,可能這種生長環(huán)境造就了崇禎皇帝生性節(jié)儉并且多疑的性格。
如果崇禎皇帝生在太平盛世,那么他應該是一個好皇帝,因為他十分勤政,事必躬親,這一點跟雍正皇帝差不多。崇禎不分晝夜工作,批改奏折、部署工作,以至于才二十多歲頭發(fā)就白了一大片。而且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宮中從無宴樂之事,也就是說沒有吃吃喝喝這等事,因為皇帝都在加班工作呢,誰還敢搞這些宴樂之事啊!
不幸的是,崇禎皇帝雖然是一個做好皇帝的材料,并且有中興國家的大志,但是他繼位的時候明朝已經(jīng)是政治腐敗,爛透了。崇禎皇帝又不是秦皇漢武唐太宗,他沒有那么大的能力來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對于年輕的崇禎皇帝來說,這一切都回天乏術(shù)。
況且,崇禎皇帝生性多疑,以至于剛愎自用,從不肯相信別人。那些大臣為了不讓皇帝猜疑,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盡量能不說話就少說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這樣一種政治生活的環(huán)境之下,國家怎么可能搞好?不僅搞不好,還導致明朝滑向了更加不可挽救的泥潭!
當李自成的大順軍步步緊逼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已經(jīng)驚慌的沒有主見了,他希望有大臣能夠為他提供妙計良策,替他排憂解難。有大臣提出南遷的計策,可是優(yōu)柔寡斷的崇禎皇帝又拿不定主意,不肯輕易遷都。其實這時候遷都也未嘗不可,畢竟在中國歷史上偏安南方一隅的小朝廷又不是沒有過,在南方站穩(wěn)根基,休養(yǎng)生息,重新整頓,伺機北伐也未嘗不可嘛。
崇禎皇帝不肯遷都又要逼大臣們拿出良策,這些大臣們真是黔驢技窮,真沒轍啊!在這種情況下,急的崇禎皇帝是破口大罵“舉朝無人!舉朝無人!”
由于崇禎皇帝的優(yōu)柔寡斷和僥幸心理,他始終不肯戰(zhàn)略轉(zhuǎn)移。就這樣,崇禎皇帝錯過了最好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機會,到后來眼睜睜的看著李自成大順軍破城,那時候想轉(zhuǎn)移已經(jīng)來不及了……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的大順軍破城。這時候有太監(jiān)勸崇禎皇帝投降保命,崇禎二話不說拔劍就將這個太監(jiān)給刺死了!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便讓皇后貴妃以及幾個兒女到跟前,有幾句話要囑咐他們。
崇禎皇帝流著淚讓皇后和貴妃自殺殉國。崇禎皇帝又流著淚對年僅十五歲的長平公主說,你為什么要降在帝王之家呀!說完用袖子捂著臉,拔劍便砍,長平公主的左臂被整個給削了去,當時就昏死過去!然后,崇禎皇帝還一劍刺死了自己的小女兒,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殺了家人的崇禎皇帝,這時候似乎已經(jīng)瘋了,他揮劍在宮中又砍死了嬪妃數(shù)名……
3月19日,北京城已經(jīng)被李自成軍所占領(lǐng),整個北京城火光沖天,喊殺聲四起……崇禎皇帝一個人慢慢的走上了煤山,其中一只腳的鞋不知何時走丟了……
臨死前崇禎皇帝在一件衣服上寫下了一段話,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朕死,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可悲可嘆啊……
崇禎皇帝是想做一個好皇帝的,臨死前他還想著百姓。可惜,誰叫崇禎皇帝生錯了時代,平庸的他無力改變當時的局面,畢竟崇禎皇帝不是那種雄才偉略,能夠力挽狂瀾的一代大帝。
真是悲可嘆啊……
關(guān)注中外歷史、罕見老照片、逸聞秘史、探索神秘、奇異事件,大嘴侃歷史 微信號dazui100
每天再看點:回復數(shù)字 0~9 看看會發(fā)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