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編:孫玉亮
2015年新一季度財報陸續出爐,機械硬盤行業哀聲一片,希捷和西數合計少賣超過1000萬塊硬盤!其中希捷出貨5010萬塊機械硬盤,同比減少510萬塊,環比減少680萬塊;西數集團(包含WD西數和HGST兩家子公司)出貨5450萬塊,同比減少590萬塊,環比減少650萬塊,比希捷好不到哪兒去。
這些消失的硬盤究竟去了哪里?原因有三:
■全球經濟深度衰退
8TB硬盤也救不了HDD市
這是硬盤產業最為嚴重的產量衰減,壓力主要來自全球經濟環境的深度衰退,希捷和西數集團的硬盤出貨量均以OEM為大頭。以希捷為例,70%出貨OEM,18%出貨經銷商,僅12%出貨零售市場。恰逢一季度是各OEM工廠下單的日子,毫無疑問,OEM下單少了。
■SSD逐漸取代HDD
SSD侵蝕HDD市場
SSD逐漸取代HDD,大家不會陌生。蘋果的MacBook全面采用SSD,而蘋果一度是機械硬盤廠商的主顧,如今蘋果成了美光、閃迪、三星等SSD廠家的座上賓。即使在Win筆記本電腦,中高端型號也開始采用SSD取代筆記本硬盤。
■HDD需求也在減少
硬盤價格與容量的矛盾 難以刺激用戶的購買欲望
一方面是SSD擠壓HDD,另一方面,長期的經濟衰退,經歷經濟危機數年洗禮,全球失業狀態進一步惡化,還伴隨降薪,這造成個人電腦用戶對HDD機械硬盤的需求降低,老硬盤能用就將就著用,而不去買新的、更大容量的機械硬盤。
編輯觀點:降薪、失業成為我國乃至全球其他國家的新常態,機械硬盤的需求量大減已成為嚴峻的客觀現實。硬盤廠商需要正視當前行業和個人用戶需求,提升硬盤的容量/價格比、性能,增加硬盤的購買價值,刺激個人用戶的購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