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橋位于吳村,是一座單拱石橋,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建。橋呈南北走向,橋長35米,寬6米,高19米,拱跨徑17米,頂端兩側有石條護欄,護欄兩端有抱鼓石,橋心石上刻有銅錢圖案。長豐橋通體褐色,一側的券臉石上有橋名,一對橋耳朵雕刻成口含寶珠的龍頭。
這種橋結構安吉縣內僅存一處,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長豐橋橫臥西溪,橋下清水潺潺,橋上藤蘿漫布,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而成為當地一處勝景,被譽為安吉最美的古橋。
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古橋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其獨特審美功能以及承載的文化厚度,至今令人流連忘返,贊嘆不已。安吉橋文化展示館向我們展現了這些古橋的獨特魅力。
吳村摩崖石刻
位于俞村的摩崖石刻還有“天然洞”、“鐘山”、“續跋”等石刻群,這些石刻見證了西溪之源良好的生態環境。
西溪風光
姚村石片屋
高、姚、吳三村地處深山密林,漢瓦興起之后,適宜燒瓦的土很少,古代村民因地制宜,巧妙利用當地一種特殊的石頭的不透水特性,層層剝離出狀似屋瓦的石片,覆蓋于屋頂之上,遂成一種極具特色又別具風情的石片屋。
自漢以后,姚村一帶大部分房子均以石片蓋之,墻是石砌的,頂是石片蓋的,門枋是石條做的,路是石板鋪的。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村民還有用石片蓋附房的。隨著經濟、交通發展,村落的古老風俗漸漸淡去,石片屋逐漸被現代建筑所替代。
石片蓋屋
石片屋建筑陳列館
石片屋由特殊的石頭頁巖蓋成,頁巖形成過程、怎樣尋找開采以及如何建造石片屋,在姚村石片屋傳統建筑陳列館都有介紹。姚村現在留存的石片屋均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的建筑,只余27幢。
俞村古樹林公園
位于俞村的古樹林自然公園里,植被茂盛、物種多樣,常常吸引植物學家們前來采集標本、推廣植物認知。
學做植物標本
推廣植物知識
悠閑的鄉村巴士
美麗鄉村姚村,民風淳樸,夜不閉戶。村子里時常會有一些民俗活動。姚村深山里的美食番薯花,還上過央視的紀錄片。
番薯花的揉粉
番薯花的剪花
番薯花的晾干
制作形狀花色各異好吃的印糕
做青團子
南瓜團子
美味的粽子
用自家種的黃豆做手工豆腐
破竹篾,成品篾可以做竹籃等竹器物件
風車,知道它的作用么?
山核桃好吃,卻是大叔們擔負著危險爬到這么高的樹上打下來的
鄰居們相約一起做五彩的蓮花燈
在西溪里放花燈祈福,期待一年平安順利
山里的冬夜太冷,來一場篝火驅寒
有緣你就會遇見,可愛的野生動物們
日常的菜,竹筍和土雞是必備,山里地里隨便一拔都是野菜
天目山第一懸瀑:姚村南車懸瀑
南車懸瀑沿著省界古道,可達“荷塘印象”水上餐廳,主打菜是吃各種口味的魚。
餐廳旁的皮劃艇運動基地,看著都是清涼一夏啊
姚村林場食堂,有一對老夫妻長住在此看山。山中孤單,若你路過歇息,大嬸會拿出自己炒制的野茶招呼,大伯會給你指路,告訴你哪里的竹子長勢好哪里有野豬出沒。
野生杜鵑林,每年4-5月,紅了幾個山頭
姚村瞭望臺遠眺,山海一片
高村小沿坑峽谷,當地著名的避暑圣地,溫度常年比村子里低5度。峽谷口有一座龍王廟,以前是求雨祭祀的場所。
高村天錦堂是一個山頂隱世村落,沿著省界古道,即達夏霖九天銀瀑景區漂流。
又見炊煙
又見閑適的山居生活
這里是西溪之源——姚村
自駕路線:杭長高速安吉出口下,過安吉城區沿S306省道往杭垓寧國方向;過杭垓鎮后看到“姚村”的導視牌駛入十五分鐘即到,導航 “安吉杭垓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