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1),樂道人之善(2),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2)游,樂晏(3)樂,損矣。“
(1)節(jié):節(jié)制、制約,引申為規(guī)范。節(jié)禮樂:“節(jié)之于禮樂”,以禮樂來規(guī)范自己。
(2)道:同“導”,引導。之:往,走向。
道人之善:引導別人變好。
(3)佚:痛“逸”,安逸,安閑。
(4)晏:通“宴”,飲宴。
什么是真正的快樂?孔子從實用主義的觀點出發(fā),認為任何舉動都要有目的性,都要取得一定的成果或者效果,否則就是沒有意義的,即使是玩樂也是如此。沒有目的玩樂是為了玩樂而玩樂,是沒有意義的,而文中那些以吃喝玩樂、顯擺耍橫為快樂的行為是在放縱人的欲望,會消磨人的意志,泯滅人的理想,不僅無益而且是有害的,真正的樂趣是提升自身修養(yǎng)、幫助別人成長等令人向上的行為。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三種,有害的快樂三種。以禮樂來規(guī)范自己為快樂,以引導別人變好為快樂,以多交好的朋友為快樂,這是有益的。以驕傲顯擺作樂為快樂,以玩耍游蕩為快樂,以飲宴作樂為快樂,便有害了。”
以往的解釋認為“道”是“稱道、贊揚”的意思,這個解釋缺少旁證。如果要表達“稱道、贊揚”的意思,用“稱”字更合適,如第16.12章的“民無德而稱焉”、第17.24章的“惡稱人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