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個家族的“歷史博物館”。宣漢縣毛壩鎮冒尖村的姚氏宗祠,散發出的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猶如深山里鑲嵌著的璀璨明珠。
四川宣漢姚氏約三萬人,由六大支系(清溪、蓬安、開縣、達縣、大竹、梁平),十一族人組成。皆屬移民后裔。 清溪支系始祖姚鎮卿系湖廣省黃州府麻城縣人。膝下四子為思璉、思會、思文、思聰,明成化二十二年,長兄思璉率其弟三人同入蜀川,先落業夔州府,嗣后分散各居一方。
毛壩鎮冒尖村姚氏宗祠建于1883年,歷時5年修建,于1889年竣工。凝姚姓全族之力,聚姚姓全族之資修建成功。已于2002年12月被四川省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川府發〔2002〕23號)。祠堂坐東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磚木結構,占地813平方米,由牌坊、戲樓、內壩、正殿、左右廂房五大部分組成。整個祠堂圍繞“蒲阪流芳”即舜帝精神孝感天地四個字進行建造。其目的是頌揚舜帝及其后裔名人一身的豐功偉績,教育族人:遵守家規族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孝字為先,耕讀為本,全族一體,敬老愛幼,相互關心,為人正道,匡扶正義,抑惡揚善、不市糾紛。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姚氏宗祠,領略它古樸的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面朝姚氏宗祠,左右兩邊是一對公母大石獅,威不可撼地守護著姚氏祠堂的雙開紅漆大門。300平方米的牌坊墻上分布有“武則天審案”、“十二寡婦征西”、“草船借箭”、“截江奪阿斗”、“太公釣魚”、“農夫耕田”、“燕子送春”等10多組石灰浮雕組畫。牌坊正中,從上向下依次是花草浮雕、姚氏宗祠豎幅四字和橫幅“蒲阪流芳”、橫幅石刻浮雕組畫,左右耳門同樣有石刻浮雕和石刻楹聯。
正門
左門
右門
走進祠堂大門,穿過2米多高的戲樓,就到了石板鋪就的內壩。站在內壩中間,能一一觀看戲樓、左右廂房及其廂房頂的長廊、正殿、瓦頂、飛檐的全貌,而“孔子講學”、“岳母刺字”、“孟母訓子”、“完璧歸趙”、“八仙過海”等石雕、木雕、手繪的組畫,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昭茲來格
精美雕工
陳舊壁畫
石碑記錄
蒼綠屋頂
左側房屋
200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該祠堂基本保護完好,里面的雕塑造詣精湛,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是保存比較完好的近代建筑,文化底蘊厚重,文物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