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軟粘土、粉土、新近沉積粘性土、砂土提高強度的加固和滲透系數大于0.01cm/s 的土層的止水加固以及已建工程局部松軟地基的加固。
編制參考標準及規范
1、《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2-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 50300-2001
3、建筑施工手冊
注漿地基 grouting foundation 將配置好的化學漿液或水泥漿,通過導管注入土體孔隙中,與土體結合,發生物化反應,從而提高土體強度,減小其縮性和滲透性。
1. 一般項目
1) 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前,必須具備完整的地質勘察資料及工程附近管線、建筑物、構筑物和其它公共設施的構造情況,必要時應作施工勘察和調查以確保工程質量及臨近建筑的安全。
2) 施工單位必須具備相應專業資質,并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檢驗制度。
3) 從事地基基礎工程檢測及見證試驗的單位,必須具備省級以上(含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和計量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計量認證合格證書。
4) 施工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停止施工,由監理或建設單位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等相關單位共同分析情況,解決問題,消除隱患,并應形成文件資料。
2. 質量目標
符合國家規范及設計要求
技術準備
熟悉施工圖紙及設計說明和其它設計文件。
施工方案審核、批準已經完成。
根據施工技術、安全交底進行各項施工準備。
施工前應檢查有關技術文件(注漿點位置、漿液配比、注漿施工技術
參數,檢測要求等),對有關漿液組成材料的性能及注漿設備的完好進行檢查。
材料要求
⑴水泥
用強度等級32.5 或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在特殊條件下亦可使用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或抗硫酸鹽水泥,要求新鮮無結塊。
⑵水
用一般飲用淡水,但不應采用含硫酸鹽大于0.1%、氯化鈉大于0.5%以及含過量糖、懸浮物質、堿類的水。
灌漿一般用凈水泥漿,水灰比變化范圍為0.6-2.0,常用水灰比從8∶1 至1∶1;要求快凝時,可采用快硬水泥或在水中摻入水泥用量1%-2%的氯化鈣;如要求緩凝時,可摻加水泥用量0.1%-0.5%的木質素碘酸鈣;亦可摻加其他外加劑以調節水泥漿性能。在裂隙或孔隙較大、可灌性好的地層,可在漿液中摻入適量細砂,或粉煤灰比例為1∶0.5-1∶3,以節約水泥,更好的充填,并可減少收縮。對不以提高固結強度為主的松散土層,亦可在水泥漿中摻加細粉質粘土配成水泥粘土漿,灰泥比為1∶3-8(水泥∶土,體積比),可以提高漿液的穩定性,防止沉淀和析水,使填充更加密實。
機具設備包括:主要為水泥壓漿泵,配套機具有:攪拌機、灌漿管、閥門、壓力表以及鉆孔機等機具設備。
作業條件
1. 地基注漿加固前,應通過試驗確定灌漿段長度、灌漿孔距、灌漿壓力等有關技術參數;灌漿段長度根據土的裂隙、松散情況、滲透性以及灌漿設備能力等條件選定。
2. 施工現場水電應能滿足施工基本需要。
質量關鍵要求
1. 施工中應經常抽查漿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標、注漿的順序、注漿過程中的壓力控制等。
2. 水泥漿應連續一次壓入,不得中斷。
3. 灌漿次序一般把射管一次沉入整個深度后,自下而上分段連續進行,分段拔管直至孔口為止,灌漿宜間隙進行。
4. 對于砂礫石地基灌漿也可采用花管灌漿法,利用吊錘直接將花管打入砂礫層中進行施工。
職業健康安全關鍵因素
機械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培訓合格、持證上崗,非專業人員禁止操作機械。
在使用電動工具時,用電應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
環境關鍵要求
1. 施工現場應設置圍檔式垃圾集中堆放場所,并有明顯標識。
2. 施工垃圾的處理和排水應符合國家、地方環境保護相關要求。
3. 施工機械不得有滴漏油現象,維修時要采取接漏油措施,禁止油污直接滴漏在地表上,以防造成大地土壤污染。
4. 在施工過程中應防止噪聲污染,在施工噪聲敏感區域宜選擇低噪聲設備,也可采取其他降低噪聲的措施。
1. 水泥注漿的工藝流程為:鉆孔→下注漿管、套管→填砂→拔套管→封口→邊注漿邊拔注漿管→封孔。
2. 地基注漿加固前,應通過試驗確定灌漿段長度、灌漿孔距、灌漿壓力等有關技術參數;灌漿段長度根據土的裂隙、松散情況、滲透性以及灌漿設備能力等條件選定。在一般地質條件下,段長多控制在5-6m;在土質嚴重松散、烈隙發育、滲透性強的情況下,宜為2-4m;灌漿壓力是指灌漿段所受的全壓力,即孔口處壓力表上指示的壓力,所用壓力大小視鉆孔深度、土的滲透性以及水泥漿的稠度等而定,一般為0.3-0.6Mpa。
3. 灌漿施工方法是在加固地基中按規定位置用鉆機或手鉆孔到要求的深度,孔徑一般為55-100mm,并探測地質情況,然后在孔內插入直徑38-50mm 的注漿射管,管底部1.0-1.5m 管壁上鉆有注漿孔,在射管之外設有套管,在射管與套管之間用砂填塞。地基表面空隙用1∶3 水泥砂漿或粘土、麻絲填塞,而后拔出套管,用壓漿泵將水泥漿壓入射管而透入土層孔隙中,水泥漿應連續一次壓入,不得中斷。灌漿先從稀漿開始,逐漸加濃。灌漿次序一般把射管一次沉入整個深度后,自下而上分段連續進行,分段拔管直至孔口為止,灌漿宜間隙進行,第1 組孔灌漿結束后,再灌第2 組、第3 組。
4. 灌漿完后,拔出灌漿管,留孔用1∶2 水泥砂漿或細砂礫石填塞密實;亦可用原漿壓漿堵口。
5. 注漿充填率慶根據加固土要求達到的強度指標、加固深度、注漿流量、土體的孔隙率和滲透系數等因素確定。飽和軟粘土的一次注漿充填率不宜大于0.15-0.17。
6. 注漿加固土的強度具有較大的離散性,加固土的質量檢驗宜采用靜力觸探法,檢測點數應滿足有關規范要求,檢測結果的分析方法可采用面積積分平均法。
1. 施工前應檢查有關技術文件(注漿點位置、漿液配比、注漿施工技術參數,檢測要求等),對有關漿液組成材料的性能及注漿設備也應進行檢查。
2. 施工中應經常抽查漿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標、注漿的順序、注漿過程中的壓力控制等。
3. 施工結束后應檢查注漿體強度、承載力等。檢查孔數為總量的2%-5%,不合格率大于或等于20%時應進行2 次注漿,檢驗應在注漿后15d(對砂土、黃土)或60d (對粘性土)進行。
4. 水泥注漿地基的質量檢驗標準如下表
注漿地基施工完成后,未到養護齡期時不得投入使用。
第8章 安全環保注意事項及措施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嚴禁酒后操作和施工。
電氣設備必須全部接零接地,且設置漏電開關,需有專人負責和操作,并經常檢查。
1. 材料的合格證、性能檢測報告,進場驗收記錄和復驗報告。
2. 隱蔽工程記錄。
3. 分項和單位工程檢驗記錄。
4. 施工質量檢驗評定記錄。
5. 施工現場檢查記錄
6. 施工日記。
7. 其它相關的質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