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三輪語文學科復習按語文基礎、文言文、古詩鑒賞、現代文閱讀、語言表達和作文六方面細分,每一方面都有各自的側重。
語言基礎復習要長流水,不斷線。名句不用大塊時間集中復習,要零敲碎打,要手熟口熟。增加成語的積累量,有量的積累才能有質的升華。病句的復習中要多作題,找語感,一日不做手生。要熟記病句類型,又要學會靈活變通,不僵化。
文言文部分,要清楚遼寧省的考查在分值、題型和選材上基本穩定,特別是選材上,最近幾年都是傳記。文言的各種句式,固定結構,以及語段翻譯方法規則要牢記于心。比如文言翻譯必須注意“留、換、調、刪、添”,寧可句子不很自然,也要“直譯”。
古詩鑒賞方面,近幾年大都側重情感、手法和意象等內容的考查,而且比較注重唐宋時期的作品,所選的詩歌基本上是著名詩人的非代表作或一般詩人的名作。一定要掌握手法及各種題型的答題模式。
現代文大閱讀的范圍較廣,文學類重點是小說,實用類重點是人物傳記。復習不能泛泛作題,要在精細化上下功夫。分析歸納近幾年高考對某一文體的考查情況,找出該種文體的設題角度,歸納出各種設題角度的解題規律。
語言表達題要注意審題,按題目要求作答,看是否要求運用修辭,用幾種,是否有字數限制,語言要簡潔、明了。
作文部分,首先,要強化審題意識,今年考新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最大,新材料作文的審題,一般都是多角度,目的是減少審題難度,也讓學生有發揮余地,避免千篇一律,但在實際閱卷中,對材料的主旨把握是有高低之分的,即立意的切合、符合、基本符合、偏差和失誤。因此,在審題中一定要注意全面理解材料,千萬不可片面理解,否則極易造成審題的偏差,這就要求考生善于把握材料的淺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全方位審視、吃透材料、明確主旨。
其次,要強化自己的“文體意識”。從文體看,除詩歌外不限其他文體,但切不可寫成四不像的文體,即文體要規范。所謂規范,其實就是指學生常用的記敘文、議論文和散文三種,考慮到高考閱卷是快速閱卷,甚至是殘酷的“秒殺”,在考場中,最受閱卷老師歡迎的是議論文。因此,高考作文的文體:最保險的文體是議論文,最易得高分的文體是議論性散文。
最后,要強化材料的積累意識。“新材料作文”的“時代性、思辨性、豐富性、多元性”是十分突出的。因此,作為應屆高三考生,如果平時不重視“三關注”(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政治)的話,就很難寫好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