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照片拿出來整理回顧,。。。。。。跨過了白浪翻滾的拉薩河,登上米拉山埡口放眼四望、尼洋河中的中流砥柱、苯教圣地巴松措碧綠的湖水、比日神山叢林中飄揚的經幡、八一鎮起舞的居民。。。。。。
我們此旅是半自由行,在拉薩當地根據具體情況參團或租車前往拉薩以外的不同地方。林芝之行采用參團方式,一輛大巴拉著全車30人沿著川藏公路南線一路向東,為期三天的林芝之旅,而后返回拉薩。8月底西藏盡管溫度適宜,但雨水不少,我們林芝一行三天斷斷續續一直在下雨,時常霧氣漫天,很有些讓人不甘。 米拉山埡口,此行第一站。車經過墨竹工卡縣城后,翻越高達5700多米的米拉山。在西藏高原的千山萬仞之中,這不過是一座小山,但卻是拉薩河和尼洋河的分水嶺,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地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G318川藏南線的最高埡口。在埡口停車、休整和拍照,此地海拔5013米,視野很好,眼前一片荒寂的山林,但風很大,處處經幡飛舞,很是壯觀。 中流砥柱。翻過米拉山埡口路旁的河就不再是拉薩河了,而是尼洋河,雅魯藏布江的又一條支流,發源于米拉山,由西向東流,在林芝縣的則們附近匯入雅魯藏布江。中流砥柱是指318國道路旁的尼洋河中屹立的一塊巨石,由于山高谷深河流湍急,河中的巨石激起層層浪花,蔚為壯觀。 阿沛故里,接著就到達了阿沛阿旺晉美副委員長的故鄉,工布江達。阿沛故里原本不在這里,而是在旁邊的山里,僅由于原址被山洪沖壞而遷移到公路邊,至今阿沛阿旺晉美的管家還住在這里。 從拉薩到林芝地委所在地八一鎮的距離有400多公里,翻過米拉埡口進入林芝地區,首先在林芝茶廠耽誤了一小時(團游購物是跑不掉的),在松多鎮(海拔4400米)吃午飯,后途經工布江達縣城(工布江達藏語意為“凹地大谷口”,清代駐有駐藏部隊,也是清朝政府設置駐藏府衙的地方),直到下午4時才抵達林芝第一大景巴松錯,好在西藏比北京太陽落山晚兩個小時。
巴松錯(又名錯高湖),藏語意為綠色的水,是藏傳佛教紅教的神湖,位于林芝八一鎮以東80公里的高山峽谷中,群山環抱,古木參天,湖水如碧,幽靜雅典。山頂積雪終年不化,雪線下為莽莽原始森林和碧綠的湖水。只可惜我們到來之時,雨霧漫天,使得景色有些黯然失色。 距岸邊大約一百米處有一座扎西小島,傳說該島是“空心島”,即島與湖底是不相連而漂浮在湖水上的,雖然只是個傳說,卻讓人覺得蔚為神奇。小島上有唐代的建筑“錯宗工巴寺”,是紅教寧瑪派著名的寺廟,建于唐代末年,是一座男女僧人共駐的寺院。錯宗寺為土木結構,上下兩層,殿內主供蓮花生、千手觀音和金童玉女,寺院內具有男女生殖器的圖騰,表示紅教對于人類生存繁衍的敬仰。 藏香豬和藏藥。吃青草喝泉水藏香豬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豬種,生長在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為藏族飲食文化的一個優秀品牌。在湖邊還有很多售賣藏藥的,不過我們對藏藥既不了解,也沒有什么興趣。 比日神山。18時抵達林芝八一鎮邊的比日神山,一座西藏原教--苯教推崇的神山,語意為“猴子山”,相傳為藏傳佛教創立者蓮花生大師(印度佛教大成就者之一,公元八世紀,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所賜。神山植被極為茂盛,枝葉茂盛的山林中到處飄揚著飛舞的經幡,真不知藏民們是怎樣將這些經幡掛上去的?每年前來這里轉山者絡繹不絕。 山上至今保存著一個行將廢棄的古天葬臺。據說天葬的尸體在臺上肢解后,砸碎骨頭合上糌粑拋到臺下,臺下山澗里的禿鷲就會爭搶吃掉,讓神鳥將靈魂帶到天堂。 抵達山頂后,在導游的引領下,我們環繞山頂,,并參觀了坐落于山頂的林芝自然生態博物館,直觀展示了林芝地區千姿百態的原始生態景觀。林芝位于西藏東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從西向東延伸,在這里被橫斷山脈阻隔,形成群山環繞之勢,林芝地區就靜臥在這三大山脈的懷抱之中,由于海拔較低且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氣候宜人,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譽。
林芝地區行署在八一鎮,海拔只有2900米。小鎮本身沒有什么可看的,但這個小鎮卻在解放軍進藏中曾經赫赫有名。小鎮原名"拉日嘎",只有寺廟和幾十戶人家,后由于是當年進藏解放軍的主要駐地并加以建設,成為了一座城市并改名為八一鎮。 當晚睡得很香,可能是跑了一天有點兒累,也可能是由于這里海拔較低,八一鎮的海拔只有2900米。八一鎮本身沒有什么景點,明天清晨我們將前往八一鎮東南方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觀覽神秘的南迦巴瓦峰,并進一不沿著川藏南線G318繼續向東,參觀波密魯朗林海及到藏人家中看看。
待續:往日之旅05【西藏】林芝之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