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權威家庭教育專家表示,對小學一年級新生搞“三包式”家教,不管有多少市場需求,結果都可能弊大于利。因為,在義務教育起始階段就實施“全程陪讀”,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利學習與成長的“后遺癥”。花重金為使孩子“拔尖”
剛上一年級的小蘇同學,入學后就被家長安排了這樣一種學習生活:下午放學后,由專車接送趕往頗有教學經驗的一位小學骨干教師家,開始一直到晚上的包看管、包做功課、包吃晚飯的“三包式”生活。家長的“陪讀”完全由家教擔當。據說,這樣的“三包式”家教每月開銷在數千元,基本上是“一對一”,而且供不應求。
經了解,請“三包式”家教的,大多為白領階層。他們不計較經濟上的開支,卻在乎孩子在班上的學習成績名次。由于自己工作繁忙,他們便通過“三包式”家教,把陪讀的責任轉嫁給了老師。這樣的“家教”,在一些中心小學和知名小學,出現的頻率比一般小學要高。
家教從補缺補差轉為對學習成績領先的要求,這種出現在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身上的價值取向,預示著小學家教更鮮明的競爭意味。學生依賴情緒加重“怎么這次英語測驗孩子只得了89分?”小麗同學的測驗成績幾乎次次在班上領先,前幾天,當她的父母看到最新的測驗卷,不由得一愣。這位受到“三包式”重點保護的一年級新生表現異常,讓家長不由得連連向孩子發問,結果終于搞明白:問題出在孩子上課不聽老師講課,因為她想放學以后總有另外一位家庭教師會教她,而學校老師的反映也證實了這一點。
這樣的后果,令這位學生的父母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父親認為,出點錢倒沒什么,但養成這樣不好的習慣,確是一大隱患。選擇家教須三思
從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看,“三包式”家教目前頗受市場歡迎。由于能夠擔當這種學習與生活雙重輔導重任的老師并不多,所以非常走俏。大多數家長通常沖著好老師而來,希望通過“三包”實現孩子學習成績的長期領先。對這一點,雙方都心知肚明。
不過,長期從事家庭教育的專家指出,雖然“三包式”家教的最終效果不能一概而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擔任這種家教的老師把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而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結果往往會因為包辦學習而妨礙了孩子自主能動性的發揮。因為目前孩子成績要領先,一般都是采用提前學習的模式,這只會影響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會因為家教而隱去。學習由成人代替,這未必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