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孩子們是不是應該開始過愉快的寒假生活了?
最近,西西卻發現到心理咨詢中心來咨詢厭學問題的孩子和家長卻越來越多!
其中有一份病例給西西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從“尖子生”到厭學想自殺
婷婷今年14歲,正在上初二。
但自從上初中以來,她就有了很明顯的厭學傾向:
不僅多次逃學、逃課,在父母進行嚴厲管教后,她也隨之開始不斷自殘和產生了自殺的念頭!
婷婷還告訴心理咨詢師:在日常生活中,她會忍不住用美工刀在自己胳膊上、腿上劃口子,用中性筆的尖頭、小刀、圓規戳大腿。
所以,她的大腿上總是傷痕累累,而且深深淺淺的新傷、舊傷壘了一層又一層,看著就讓人觸目驚心。
那到底是經歷了什么“悲慘”的事情,才會讓一個好好的孩子整天想著去死呢?
圖源:《女心理師》
陪同婷婷前來咨詢的媽媽告訴我們:
婷婷并不是天生叛逆,在上初中之前一直都是個乖巧聽話、活潑開朗的好孩子,成績在班上也很拔尖!
但自從進入初中后,她就簡直像變了個人:
做作業磨磨蹭蹭、上課漫不經心、學習得過且過;卻偷摸著翻漫畫、玩游戲…
還會找各種借口請假偷跑出學校玩。
而每當父母批評責備她時,她反而會更加猛烈地反擊:
“我就不想讀書怎么了?大不了當乞丐!”
眼看孩子成績直線下降,一家人簡直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圖源:《小歡喜》
情急之下,夫妻倆沒有選擇耐心了解婷婷產生厭學情緒的根本原因,也沒有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反而采用了威脅、恐嚇、體罰的等嚴厲方式對婷婷進行管教。
這一切盲目的行為也就成為了婷婷自殘、自殺的導火索...
婷婷厭學的根本原因
當心理師想要進一步了解婷婷更深層次的想法時,比起媽媽的泣不成聲,她在講述時更加冷漠:
我早就放棄了溝通,大人怎么說都行,隨便。
爸媽幾乎沒有耐心聽我說任何話,只管自己長篇大論。
從前我成績好時,我是家中的驕傲和小公主;
初中之后,學習難度大了,成績不拔尖了,他們就覺得丟盡了臉面,天天就像看著一團垃圾一樣看著我。
圖源:《明天媽媽不在》
心理師從這樣的深入對話總結出了婷婷厭學、自殺的2點根本原因:原因:
★學習上的失敗帶來了自尊和自我價值的喪失;
★父母過分關注學習、成績以及采用武力管教,讓婷婷對親情失去信任。
而且像婷婷這樣厭學到想要自殺的情況,已經處于厭學的最后一個階段!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就醫治療,那么后果真的難以想象!
而通過這個案例,西西想要告訴各位家長:
厭學不僅僅是孩子小打小鬧的不愛學習,而是從另一層面表現出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家長們一定要多多留意!
因為很多時候,從“厭學”到“厭世”也就是一步之遙。
如果孩子有厭學傾向該如何處理?
① 要理解孩子的厭學情緒
他可能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現在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幫助。
② 父母回到父母的角色,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和鼓勵
不要因為學習重要,家里所有人都搖身一變,成了老師。
家里都是老師,孩子就沒有了可以信任和依靠的親人。
我們需要讓孩子相信,家人可以支持他信任他,可以為他提供成長所需要的關心、信任、成就感...
③ 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
今天我好好對他了,明天他總該聽我的話了吧。
今天我理解他愛護他,明天他總該去上學了吧。
他今天開始看書了,明天該有好成績了吧。
家長們要放棄這些會快速成功的幻想,耐心幫助孩子好起來。
其實現在的教育環境中,厭學的孩子已經越來越多了!
數據表明:在中國,46%的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孩子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能積極主動學習的孩子只有21%。
北大徐凱文教授也曾在演講中表示: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
但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對孩子厭學,我們更要要明確原因,對癥下藥。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