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古時候又稱為“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5日或者6日。
春雷響,百蟲驚,萬物長。電影《青蛇》中,白蛇和青蛇正是在那一年的驚蟄之日,伴著江南迷蒙春雨,被初雷驚醒。當它們睜開惺忪的雙眼時,從此一段蕩氣回腸、掙扎癡纏的人、妖、佛的愛情故事便展開了,不知道看電影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呢~
驚蟄由來
驚蟄節氣在天文學上的定義是太陽運行到黃經345°的時候。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蟄,就是藏的意思,說的是立春以后,天氣開始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蟲,過冬的蟲卵也開始卵化,當然,真正驚醒冬眠動物們的是日漸升高的土地溫度。
因著動物鉆到土里冬眠稱為“入蟄”,而當它們蘇醒,古人又稱之為“啟蟄”,后因避諱漢朝第六代皇帝劉啟的名字,改為“驚蟄”,是不是更加生動響亮了呢~
驚蟄氣候特征
作為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驚蟄時節,卻是大好的艷陽天,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能聽聞陣陣春雷。
諸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這樣的民諺,還反映了風對氣候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大地濕度提升,地面熱氣上升,濕熱空氣勢力較強,活動頻繁,才導致了不時有雷聲傳來~
驚蟄氣候風俗
祭雷神
驚蟄與春雷幾乎總是同時出現,電閃雷鳴對于古代人來說實在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所以人們相信驚蟄這天會有雷神出現,雷神也就成了驚蟄日的節氣神。
每年一到驚蟄時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雷神的招貼畫,并擺上供品,又或者到廟里燃香祭拜。祈求風調雨順,不要有氣象災害,是農耕社會人們對大自然的最樸實的一種期待,至今在很多地區都還保留著這樣的風俗。
炒驚蟄
炒驚蟄是舊時習俗,主要流行于在廣東大浦等地,因為當地有一種黃蟻最喜歡家中儲存的糖果,所以當地人會在驚蟄日當天晚上炒黃豆或麥粒,炒完又炒,反復多次,邊做邊說:“炒炒炒,炒去黃蟻爪;春春春,春死黃蟻公。”當地人認為這樣做可以減少黃蟻的危害,并且當年家中會蟻縷皆無,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生活愿望~
打小人
打小人是很多地區至今仍留存的一項習俗,類似于我們常說的“畫圈圈詛咒你”,在紙上畫上一個類似人形的圖案,可以代表內心痛恨的小人,也可泛指小人,然后脫下鞋子,用鞋底或者用棒槌之類拍打小人頭,除此外,還有剪舌頭防小人搬弄是非,挖黑心防小人做惡事,腳鎖鐐銬防小人四處奔走。一來宣泄情緒,二來寓意吉祥,驅趕霉運~
撒石灰,吃炒蟲
驚蟄雷動,蟲蟻開始活躍,尤其是在雨量較多的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各省,蟲患最是嚴重,如瘧蚊、虱子、跳蚤、鉤蟲、血絲蟲等,在古代很少有南方打敗北方的戰例,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原因。所以驚蟄時節,人們會撒石灰驅蟲,也有撒蜃炭之舉,蜃炭是各種蚌類和牡礪的殼燒制而成,功用與石灰類似。
清光緒元年《曲江縣志》載曰:“驚蟄日,撒石灰于壁間,以壓蟻,炒米粒果而食。”當然,這里的炒蟲可不是真炒蟲子吃,而是一些菜籽、玉米、豆子之類,圍而食之,寓意驅蟲害。
驚蟄美食
香油餅
驚蟄美食都頗具民俗特色,比如上文中我們提到的吃炒蟲、炒驚蟄等都可以作為特色零嘴食用,一如我們現在所說的香油餅~
驚蟄這一天,各地都有用香油煎食糕餅的風俗,俗稱熏蟲。香油就是芝麻油,是用芝麻籽榨取的脂肪油,《本草綱目》稱芝麻油可解熱毒,滅毒蟲。所以用香油煎炸食物,香氣四溢的同時,還可使灶臺上的蟲類絕跡。
韭菜餡餅
同上,驚蟄雷動,離不開這驅蟲二字,用韭菜做餡餅,是因為韭菜含有揮發性油質,食之可散疲活血、溫中下氣、補虛壯陽、在腸內起消毒作用;同時,還可以外用,驚蟄時節,昆蟲活躍,如果不小心被蟲子爬入耳內,可以向耳朵里灌入香油或者韭菜汁,就可以把蟲子趕出來了~
梨
民間一直都有驚蟄吃梨的說法,蘇北及山西一帶還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雖然從現代醫學層面講,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特別符合這一時節食用,驚蟄吃梨是一種十分養生的行為。不過古時候講究的可不是這個,在古人看來,“梨”字諧音“離”,驚蟄吃梨寓意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所以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可見,對于沒有農藥、蚊香和各種殺蟲劑的古人來說,蟲害是一件多么惱人的事情!
驚蟄養生
驚蟄養生防春困
俗話說“春困秋乏”,驚蟄時節,氣溫回暖,人們容易感到疲累,無精打采很正常,春困不是病,只需做到幾個小細節就可以避免:首先睡前最好泡泡腳,睡前泡熱水腳促進血液循環還有助于睡眠;同時,仲春時節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上起來用溫水洗漱,格外精神;另外,應保持室內環境的清爽干燥,防止濕氣過重引發風濕,還可以避免細菌滋生。
驚蟄養生防疾病
驚蟄前后,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應當做好保暖措施,堅定實行“春捂”政策,預防感冒和流感發生;春氣肝臟活躍,還應注意個人衛生,少吃生冷涼性食物,預防腸胃病。
另外,春季萬物生發,有過敏反應的人需格外注意,避免接觸過敏源,并隨身攜帶抗過敏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驚蟄養生宜適量鍛煉
現代人格外注重身體鍛煉,驚蟄時節,早晚溫差大,且早晨霧氣較重,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建議等太陽出來,霧氣消散,氣溫升高后再外出進行鍛煉,同時,外出鍛煉的時候,還需控制運動強度,身體鍛煉適可而止,不可過量。
驚蟄養生宜清淡飲食
驚蟄節氣養生的重點在于護肝健脾,清淡飲食有利于護肝健脾,建議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如雪梨、銀耳、春筍等。另外需注意驚蟄時節不宜食用涼性和寒性食材,入口的食物最好也是暖食或是常溫的食物,寒食易引發腸胃疾病。
驚蟄
喚醒了春天的夢
迎來了繁花似錦的季節
趁著風和日麗出門踏青
莫負春日好時光
“春雷驚百蟲”
春雷震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