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按:此前更新解表劑17首方的推文,鼓勵童鞋們好好背方歌,提前背方歌,扎實基礎。今天開始新的征程:瀉下劑,以大承氣湯為例子進行講解,并引用古代文獻,佐證。記住,方歌只有28個字,編寫的人是不會在方歌里面講廢話的,說不定下一個考點還是在方歌中,期待你去挖掘。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轉發或文末點一下在~看,謝謝!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用芒硝,
大黃枳實厚樸饒,
去硝名曰小承氣,
調胃承氣硝黃草。
【方歌講解】
大承氣湯方歌的前兩句在講藥物組成,第三四句在講大承氣湯的兩個類方: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學習大承氣湯,一定要謹記4個字:痞滿燥實。
“痞”,即自覺胸脘有悶塞壓重感;心下痞就是指感覺心下脹滿發悶,但外觀并不脹起。都是自我感覺。
“滿”,是指脘腹脹滿,按之有抵抗;
“燥”,是指腸中燥屎,干結不下;
“實”,是指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減,以及譫語、潮熱、脈實有力等。
方有執《傷寒論條》所云:“枳實,泄滿也;厚樸,導滯也;芒硝,軟堅也;大黃,蕩熱也。”四藥合用,使塞者通,閉者暢,熱得泄,陰得存,陽明腑實之證可愈。全方峻下行氣,通導大便,以承順留氣下行之特點而名日“承氣”。
枳實和厚樸的區別,簡單來看即使痞和滿的區別。
“痞”是怎么來的?人體之“痞”,就是指人體的氣機升降出入失常,產生了塞堵的現象,而又觸之無形。
理解“痞”的方,可以去看枳實消痞丸,方名就告訴你怎么去消除痞:重用枳實。
當然,枳實消痞丸不僅只有枳實,其配伍特點為:消補兼施,以消為主;溫清并用,而以清為主,苦降辛開以苦降為主。
因枳實劑量較重,目的在于消痞,故名“枳實消痞丸”。
理解“滿”的方,可以去看厚樸溫中湯和平胃散,也可以參考這篇推文:厚樸溫中湯重在祛邪
關于行氣藥為什么是瀉下劑的標配、三承氣湯的區別、調胃承氣湯與大陷胸湯的區別等等問題,可以觀看下面的視頻,均可以找到答案:
▲山藥學姐主講的方劑學之瀉下劑總論及第一節
想要獲取更多視頻,可以進入千聊購買,現在購買還有169-81優惠券哦!詳情戳:藥真題方劑視頻上線啦
下面我們一起學習古代文獻,增強對大承氣湯的認識。
吳崑《醫方考》卷一:傷寒陽邪入里,痞、滿、燥、實、堅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者,以其不作燥、滿,用之恐傷上焦虛無氤氳之元氣也。小承氣湯不用芒硝者,以其實而未堅,用之恐傷下焦血分之真陰,謂不伐其根也。此則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滿、燥、實、堅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樸苦溫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泄滿,芒硝咸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泄實去熱。
吳鞠通《溫病條辨》卷二:此苦辛通降成以入陰法。承氣者,承胃氣也。蓋胃之為腑,體陽而用陰,若在無病時,本系自然下降,今為邪氣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氣,胃雖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藥力助之不可,故承氣湯通胃結,救胃陰,仍系承胃腑本來下降之氣,非有一毫私智穿鑿于其間也,故湯名承氣。學者若真能透徹此義,則施用承氣,自無弊竇。大黃蕩滌熱結,芒硝入陰軟堅,枳實開幽門之不通,厚樸瀉中宮之實滿。曰大承氣者,合四藥面觀之,可謂無堅不破,無微不入,故曰大也。非真正實熱、氣血俱結者,不可用也。
下面看看歷年考研真題怎么考:
1.(2015A52)患者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大便不通,偶可排出少量臭穢稀水,日晡潮熱,口舌干燥,脈沉實。治宜選用:
A.小承氣湯 B.大承氣湯
C.增液承氣湯 D.新加黃龍湯
答案:1、B。痞滿燥實、熱結旁流,選大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