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不吸煙,從小就喜歡看閑書,翻字典……“雪茄”是個多音字也是五十年前這么翻來的,要說它與香煙的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雪茄是有生命的東西,而香煙就沒有生命。雪茄與葡萄酒、普洱茶等飲品是相似的,會隨著歲月的沉淀而歷久彌香……常常可以聽到朋友們說“買支好酒回來養著、買餅好茶回來養著,當然你要買盒雪茄回家養著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首先一個雪茄柜圖4??5??6??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它需要恒溫、恒濕、通風等項指標,還必須是來自加拿大的雪松木材等等一系列嚴苛的要求。雪茄本是南美洲的土著們吸食的一種土煙,自從被大航海時代的哥倫布發現并帶回歐洲以后被皇室和貴族們變成了奢侈品,吸雪茄也成了“上流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特別是頻頻出現在二戰時期大片中的,那個用兩支胡蘿卜似的胖手指夾著一支碩大的雪茄煙的丘吉爾首相——他領導著英吉利抗擊了武裝到牙齒的德國法西斯。這樣的一支煙又蒙上了敢打必勝的神奇色彩,他只鐘情於產自古巴的“羅蜜歐二號”雪茄。有關資料表明,即使在被德國的海狼潛艇封鎖成“孤島”的英吉利,每年也都能收到來自古巴的兩千支“重要的戰略物資——羅蜜歐二號雪茄”。圖9?? 國人對此煙的喜愛多數也與這個有關的。
其次,在吸食方式上它與香煙也是有很大的不同,香煙在吸食中是入肺的,而雪茄的煙氣則是在口腔中品味后,隨即吐出了,甚至有些茄客還說這煙屬于“共享”的……這個我有體會,四十多年前家父在屋里吸“紅雙喜煙斗絲”,吐出來的煙聞起來還真的有那么一股甜甜的味兒。其實“二手煙”的危害是不容忽略的!
西方國家的雪茄文化有很多的內容,他們將吸雪茄變成了一件極具儀式感的事情,要有專門的場所,甚至還要有“雪茄服”來増加這種儀式感,這個與香煙又是一種不同的,美國西部的牛仔經典的咬下雪茄尾部的“帥氣”之舉也變成了要用幾千元一把的雪茄剪刀優雅的剪掉才好……只可惜那款“斷頭臺”式樣的剪刀竟然成了抗戰神劇里面的刑具,憲兵隊的斷指利器……真的是無窮的想象力!上個月在去巴哈馬的郵輪上見到了“雪茄俱樂部”,圖1??2??3?? 隨即在船上淘了一些雪茄進去體驗了一下:煙力強勁,不入肺也照樣醉人……這是在自身的感受方面我認為與香煙的明顯區別……吸煙有害健康,雪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