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具有社會屬性的動物,由于每個人都處于社會之中,且必須要和周圍的人打交道,所以交流方式成為了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的技能,交流模式有許多種,比如書面交流,肢體互動以及語言交談。
在這三種模式之中,語言交談是最為常見的,同時也是最基礎的模式,不過很多人都會糾結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怎樣說話才能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呢?換句話來說,語言的藝術應當如何掌握?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有口頭禪,他們會把某些詞語和句子常常掛在嘴邊,比如我的天哪,太對了,你知道嗎等等。
有些口頭禪并不具備特定的含義,只是為了表達一下內心的驚訝,通常而言,這些口頭禪并不會傷害到其他人,相反還會帶著個人特色,然而有些口頭禪的存在卻令人分外的厭惡。
就比如“你這個想法顯然不合理啊”這句話,當周圍的人總是被他否定后,大家自然不愿意再和他交往。
有一些常見的口頭禪也很讓人反感,比如“你這有什么的”,“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要不是因為你事情不會變成這樣”等等。
大家需要明確一點,語言不僅僅是出于表達自己想法所誕生的,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交換雙方的信息。
在心理學當中有一個分支叫做溝通心理學,它是一門利用心理學視角來幫助人們溝通和交流的學科。如果你經常將這4句話掛在嘴邊,證明你根本不會聊天。
1,我覺得你說的不對,應該是這樣的。
經常說這句話的人顯然喜歡否定他人,畢竟這個說法就是對他人觀點的否定,并且態度相當的堅決。
大家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的意見在表達出來時,聽到了對面的人說出這樣一句話,心里會出現怎樣的感受?
從心理學秉持著這樣一個觀念,人們都不希望自己的話被否定,如果你的意見被其他人反對,內心就會陷入處于無法接受的狀態,所以大家在同別人交流的時候務必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一下,千萬不要隨意的否定他。
這種情況還常出現在家長教育子女的環節中,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急于求成,無論孩子說出了怎樣的話,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表達否認孩子的觀點,而這種交流方式往往會致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是否認同父母的話先放置一旁,當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時,他便會與家長對著干。
無論是教育子女還是以平輩人交流,大家千萬不要急于否定他人的觀點,正確的溝通模式是心平氣和的指出對方言語中錯誤之處。
不要把否定對方當成展示才能的機會,更不要認為直截了當的說出別人的錯誤是對他們好。
2,嗯,哦等單字的詞匯。
相信很多人都對此有著深刻的感受,當我們在網絡上同別人聊天,辛辛苦苦的打了一大堆字,然而對方卻只回了一個字,例如,嗯,哦這種語氣詞,這無疑會讓我們的內心難以接受。
單字詞匯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態度敷衍,宛如自己說的一大段話,對方都沒有看過,隨意的回復一下,其次,這種詞匯還會讓人覺得很沒有禮貌,哪怕是出于禮節的考慮,也應該多回一些。
3,你可真厲害,太好了。
這種話語往往與興奮高昂的語氣聯系在一起,盡管表面上看是在夸贊對方,但這種夸張的言行卻會讓人感覺太虛假。
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你想夸贊一個人,應該指出對方具體的優點,是使用這種夸張寬泛的萬金油語句。
4,有什么大不了的。
這句話常常出現在別人受到了挫折之后,個人出于安慰和緩和情緒的目的所說出的,這句話看似在為對方著想,但它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讓對方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正是因為自身的承受能力太差,所以才受不了一丁點的打擊。
安慰別人的正確方式應該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首先要表達你理解他的遭遇和心情,而后在此基礎上一點點分析問題,與他共同承擔情緒。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