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課:《我對爸爸媽媽說說心里話》
前段時間,班主任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對爸爸媽媽說說心里話》。老師特別要求家長們要積極配合,和孩子親密互動,把寫作過程變成一次寶貴的親子互動。先不論最后寫出的文章質量高低,我先把這次我們父女互動,共同策劃的過程記錄下來。
說實話,女兒看到這個題目后,一時間有些為難,不知道該寫什么樣的內容。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幫助孩子理解題目的要求。
“我對爸爸媽媽說說心里話”,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結合具體事例,對父母訴衷腸。其中的關鍵有兩處。一是一定要結合具體的事例,對父母說心里話不能泛泛地談親情談感動,而要通過具體事例有感而發(fā),這樣才能寫到實處,寫出具體的感動;二是一定要把握好人稱的使用。孩子對爸爸媽媽說,那就不要出現(xiàn)“爸爸媽媽”、“他們”這樣的第三人稱,而要像發(fā)信息或者寫信那樣,使用第二人稱“你”或“你們”。
女兒咬著嘴唇想了一會兒,認同了我的說法。但是隨之又陷入了下一個困境,“該寫哪些事例呢?”
我笑呵呵地問女兒,“你覺得班里大部分的小朋友遇到這個題目,都會寫什么內容呢?”
女兒認真地托著腮幫子,大眼睛忽閃忽閃了一小會兒,非常高興地說,“我想到了!大家一定會有很多人寫爸爸媽媽雖然工作很忙,但很關心自己的學習。還有的會寫爸爸媽媽耐心地勸說自己努力學習,或者是爸爸媽媽一心為自己著想,放棄自己的休息娛樂,對不對?”
我欣慰地點點頭。“你說得很對。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小朋友寫這樣的內容,而且都會在文末贊美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是,”說到這兒,我故意停頓了一下,借此提升女兒的注意力,“這種題材雖然符合要求,但卻顯得雷同,顯得缺乏新意,也就是說,把你的名字換成別人的名字一樣適用,你說對嗎?”
女兒明顯是被問住了。她焦急地握著鋼筆,眉頭緊皺?!澳悄阏f,我該寫什么與眾不同的內容呢?”
這接下來就是我打算重點向女兒“灌輸”的內容,即如何選擇寫作素材。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選擇寫作素材首要的標準就是“真”。真情實感,有助于孩子將自己的情緒訴諸筆端,有助于提升文章的感染力;真實事例,有助于孩子觀察事物感悟生活,寫出來的文章更符合邏輯,更入情入理。雖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允許藝術加工,但小學階段還是應以“真”為基礎,等到孩子具體掌握了寫生活寫實際的能力,隨著年齡段的增加,自然可以借鑒他人的事例或自己的想象,進行適當?shù)奶嵘c加工。
此外,選擇寫作素材還要注重“獨特”二字。即你的文章屬于你的勞動創(chuàng)作,一定要打上鮮明的個人烙印。那么,選才就要篩選出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具備個人特點的內容,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你個人的故事,換上別人的名字明顯不合適才行。
具體到這篇作文上,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特點,每個孩子的父母在關愛培育孩子領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所以,寫自己對父母的心里話,就一定要結合自己家的特點來進行,從中選出你最喜歡最自豪的內容。
聽了我的一番“嘮叨”,女兒似乎找到了一些感覺。她興奮地說,“我能寫那件事嗎?就是你們倆為了讓我堅持讀書,陪我一起錄制讀書音頻還推送到小號上的事!可以嗎?”
“當然可以!”我忙不迭地同意!為女兒運營個人公眾號,和女兒一起錄制讀書音頻,這的確是我們家獨有的特色??磥砦业摹皣Z叨”還是起到了積極的效果,嘻嘻!
接下來就是第三步,關于具體的寫作結構。經(jīng)過我們父女倆的“密謀”很快也成形了。
既然是孩子對父母說心里話,那基本的范式很明確,一定是孩子被父母做的某一件事所感動,然后自身發(fā)生改變,最終形成對父母的深深感激。在這個框架中,不可忽視的就是“改變”!孩子在開始階段一定是做得不好,然后在父母的助推下逐漸改變,就是文章的潛在脈絡。
在女兒隨后的寫作過程中,她就按照我們的討論,嚴格遵照了其中的“改變”軌跡。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起初她在讀書時總是盲目求快囫圇吞棗,后來我們?yōu)榱烁淖兯拈喿x習慣,指引她去感受書中的精神內核,就陪她一起讀書。而為了讓女兒得到更多鼓勵,我們把一家的讀書音頻編輯推送到個人公號上。女兒在很多長輩親朋的點贊夸獎中,端正了讀書態(tài)度,更加熱愛讀書。這樣一來,她作文中的脈絡就顯得順暢自如,不再顯得生硬突兀。
現(xiàn)在,我把女兒最后的“成品”貼出來:
看來女兒的寫作還是比較成功的。老師不僅對女兒的作文批了最高等級,還對我們一家的實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因為妻子出差,這次比較有意義的“親子寫作課”只能由我們父女倆完成。通過班主任老師這次別具一格地作業(yè)安排,我們不僅有規(guī)律地回顧梳理了記敘文的寫作過程,也通過寫作提升了親子關系,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