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比如,我并不排斥熱鬧,職場上照樣與團隊合作很好,但我更喜歡一個人坐在窗邊看萬家燈火,看看書、寫寫字,腦海里也是熱鬧如海,并沒有覺得孤獨。孤獨,不是病,不是你誤解的抑郁癥或自閉癥。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尤其是藝術家、哲學家、作家、研究人員等等,需要安靜獨立思考的空間。
喜歡孤獨,與孤獨存在是兩種形態。有的人是自我選擇孤獨,或者說他們喜歡孤獨。有的人是不得不孤獨,比如,世代生活在深山里的居民。自古以來,古文里有隱士,獨居深山,寂寞高手;也有大隱隱于市的高人。那么,現代人選擇孤獨,有這么幾種形態:
第一,天生喜歡安靜的人。我有一個同學,從小就安安靜靜地坐著,從不主動與人交往,不是抑郁癥,也不是自閉癥。他自己說,只有自己待著的時候,自己的心態最舒服。后來,他學畫畫,有點小成就,和老婆自愿選擇深居簡出,安安靜靜地生活,甚至是極簡主義。這都是個人的選擇,天生如此,不是毛病,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很舒服很愉悅。
第二,受過刺激后選擇孤獨。我有一個朋友,原來喜歡熱鬧,因為有點權力,圍繞他的人很多,晚上家里也是車水馬龍的。后來栽了,結果門前冷落鞍馬稀,一個幫他的也沒有,也讓他明白了世態炎涼的人性。出來以后,自己做生意,與人打交道能力很強,商務酒場也熱鬧,但公事之外不太交往,自己選擇孤獨,他對人性已經失望,獨處也能讓他舒服,安安靜靜地讀書研究市場,事業做的挺好的。
第三,大徹大悟之人選擇孤獨。以前有個同事,整天嘰嘰喳喳的,后來禍從口入,倒了大霉。找人算命,說他說話太多,兇兆太多。然后又學了一些禪,大徹大悟了,從此惜字如金,沉默寡言,再后來就深居簡出,在家里吃齋念佛,自己的臉也紅潤了,身體也健康了,別人見了他覺的他變了一個人。他養成了孤獨和獨處的習慣。
第四,工作很忙的人。尤其是從事文字工作者。比如,我們N年前做辦公室文字秘書時候,白天忙活日常事務,晚上都要寫材料。就算是出差,白天忙公務,晚上人家吃飯喝酒,我們馬上回房間寫東西。忙的沒有時間交朋友,沒有時間應酬,不是喜歡孤獨,是不得不孤獨,要寫東西的時候必須安靜,以后就養成了晚上獨處的習慣。
第五,境界層次高的人。有些人喜歡思考,思想深邃,眼光高遠,境界深遠,就像寂寞高手,與周邊人沒有共同語言。比如,以前城里的文化人下鄉到山區農村,人們覺的他的另類,他覺得自己無法交流。當然了,也有人能夠入鄉隨俗,與當地人打成一片,有的人就做不到,也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干脆躲進小樓成一統,自己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職場上也是,有些思想超前、思想深遠的人,思想上鶴立雞群,喜歡獨處,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