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如下:
1、傳統金融業(尤其是銀行)競爭很激烈,但服務依然不充分。中國大量小微企業、個人因為提供了不了銀行所需的擔保、抵押品而無法享受必要的金融服務。銀行們在轉型,但限于體制、監管,與技術進步、互聯網經濟發展相比,他們的轉型太慢、太慢了!
2、數字化正在蔓延、深化,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縱深發展。就連政務平臺都開始“數據通、業務通、流程痛”(上海隨申辦app)。消費互聯網帶來了支付革命和圍繞個人消費的生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這場革命開始向上游進行延伸,物流、生產制造、設計等。以滿幫集團為例,儼然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車貨匹配信息平臺,主要業務是為用戶提供信息交互平臺服務,同時,也通過覆蓋柴油、ETC、新車、金融、保險、園區等服務領域,為貨車司機提供一站式服務。2018年,滿幫已經成功上線在線運費交易平臺,每天運費交易達120億元。截至今年4月,中國干線貨車700萬輛中有520萬輛是滿幫會員,中國物流企業150萬家中有125萬家是滿幫會員,中國公路貨物日周轉量182.8億噸公里中有135.9億噸公里是通過滿幫平臺發布。
3、傳統金融業最缺的就是能夠把用戶、流量、數據整合和應用的場景。不但缺少,而且缺乏對場景的理解。銀行對場景的認知很多還停留在渠道和異業聯盟上,覺得搞幾次刷卡優惠就是場景營銷了。而對場景之間的聯動、場景策略與工具的整合應用,雖然已經開始嘗試,但系統性不夠、落地難度非常大。以銀行為例,即使總行推出某一客群場景的解決方案,但落到分行、支行,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理解意圖和執行到位呢?銀行的學習和適應都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外力,來自第三方的推動。協助銀行導流、提供增值金融服務、優化流程、設計場景解決方案,在產品、數據以及風控上,甚至在分支機構下沉推動上也可以借力第三方。大家各取所需,銀行在這個過程中快速學習,更精準的服務客戶;而平臺獲得流量變現機會,上市也會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