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人體的“上將”,統領人體五臟六腑的各個臟器的解毒、排毒,肝臟一旦罷工,整個身體的毒素不能很好地分解排出,健康狀況可想而知,這也就是我們常聽說“養肝就是養命”的內在道理。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肝臟是一個人沉默的器官,雖然就診時患者可無明顯的癥狀,甚至有些患者肝功能正常,但肝臟或許已經“傷痕累累”,甚至發展到疾病晚期。現代的醫療條件下,我們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測、影像學、病理學等方法發現肝臟問題。那么肝病到底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查出來呢?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血清轉氨酶升高見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膽汁淤積等疾病。ALT和AST升高多與肝細胞受損程度有關,但與肝細胞損傷程度并非完全一致,動態長期監測血清轉氨酶對評估病情更有意義。
膽紅素分為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膽紅素升高后,可出現皮膚粘膜黃染、瘙癢、尿色加重等臨床癥狀,根據這兩種膽紅素升高的程度,有助于發現患者黃疸的病因,因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血漿凝血酶原是評價肝臟合成功能的另一指標,當肝細胞廣泛受損時,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早期提示急性肝衰竭可能。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特異性標志物。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議定期檢測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升高并不僅僅見于肝癌患者,較重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細胞再生活躍,甲胎蛋白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甲胎蛋白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診斷。
血常規的檢測也可發現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癥狀,在一些肝纖維化無創診斷的評估中,血小板水平也是重要參數之一,干擾素治療過程中,檢測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調整用藥劑量和治療方案。
病毒性肝炎是人類常見的傳染病,以乙肝、丙肝兩種病毒性肝炎臨床上多見,且乙肝、丙肝多發展為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監控和管理。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腹部超聲、電子計算機斷層成像(CT)和磁共振(MRI)等影像學檢查可以明確肝臟的質地、大小和形態,幫助判斷肝臟有無腫塊和硬化結節,有利于肝硬化、腹水和肝癌的篩查和診斷。其中,腹部超聲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初步篩查肝臟疾病的方法,腹部超聲提示早期肝癌的患者,可進一步增強CT和增強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
肝穿活檢利用穿刺針經皮穿刺進入肝臟,獲取少量肝臟組織標本,再對肝臟組織標本進行適當處理后切成組織切片,經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肝臟組織、細胞形態變化以及特殊成分(抗原、纖維等)的分布,從而對肝臟內炎癥、壞死及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發展做出評估。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肝臟瞬時彈性檢測技術彌補了肝穿刺活檢有創傷性的弊端。肝臟彈性檢測是利用振動控制的瞬時彈性成像技術來評估肝臟的硬度值,彈性數值越大,表示肝組織的硬度值越大。隨著肝纖維化、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肝臟的硬度也隨之增加。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定的參考,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轉發給你身邊的人!歡迎關注【結石科醫生何明剛】,我會為您解答更多的結石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