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睡眠時間決定睡眠質量
許多老年人對睡眠的看法不正確。衛生部北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華說,許多老年人睡眠減少,其實很多是隨年齡增加引起的睡眠減少,這是正常現象。因為60—80歲的老年人新陳代謝減慢,精力消耗較少,睡眠時間平均為5—6.5個小時,出現入睡和覺醒時間延長、睡眠中短時間覺醒次數增加等,均屬正常。
老人一天只要睡夠四五個小時,而且第二天能精神飽滿,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失眠的問題。因此,上了年紀的人千萬別陷入“睡眠時間的長短決定睡眠質量”的誤區,盡管睡眠時間減少,但只要第二天感覺精神狀態良好,就說明沒問題。
誤區二:失眠去看神經科
大多數老年人出現失眠時,往往會去醫院的神經科就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心理中心主治醫師王崴告訴記者,失眠屬于精神科的診治范圍。因為失眠很可能是由于精神或心理問題引起的,失眠往往是許多精神或心理疾病的一個癥狀,如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等,治療時應該先找出原因,先治療原發疾病,才能治好失眠。因此,王崴建議老年人,如果出現長時間的失眠,不妨先去精神科查查原因。如果老年人因精神疾病出現失眠,非專科醫生僅僅給老人開幾粒安定類藥物,很可能延誤病情。
誤區三:治失眠靠吃藥
不少老年人一旦發現自己的睡眠減少,就靠吃安眠藥來解決問題。張華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雖說小劑量、短時期服用安眠藥,是治療失眠癥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果將此當成治療失眠的唯一方法,長期服藥,則勢必會形成藥物依賴。有的老年人服用安眠藥解除失眠痛苦,發現效果不錯,并產生一種特異的欣快感,于是逐步增加藥量,到后來越吃越多、非吃不可,一旦停藥,便會出現焦慮、容易激怒、全身乏力、頭痛頭昏、震顫抽搐等戒斷癥狀。因此,必須按照專科醫生的醫囑正確服藥,避免出現成癮現象。
此外,引起老年人長期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神經衰弱、骨痛、心肺功能不正常、前列腺疾病、內分泌病、抑郁、焦慮及其他精神障礙。也有的老年人失眠是由于生活不規律、飲酒、喝咖啡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治療失眠前先得摸清原因。
文章來源:http://yy.china.com.cn/new/zx/pptj/6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