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泰山摩崖書法刻石
史料查證,石刻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延續了3000年的歷史。
《史記?封禪書》轉引管子的話說:“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 又據漢班固《白虎通義?封禪》云:“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梁父之基,廣厚也;皆刻石紀號者,著己之功跡以自效也。” 莊子也曰:“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禪于梁父者,七十有二代。其有形兆垠堮勒石,凡千八百處。”(《續漢書?祭祀志》注引)有學者據此認為:禹、湯、周成王等帝王來泰山封禪,皆有刻石記功之舉,只是由于年代久遠,除在史料中有所記載外,至今沒有任何實物可以佐證。
學界比較統一的看法是:除《石鼓文》,泰山上的秦《泰山刻石》和《瑯琊臺刻石》是中國石刻的鼻祖,因為它既有實物印證,又有史書記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的源頭。
郭沫若先生在《讀隨園詩話札記》中說過:“泰山應該說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縮影”,可以說是極為準確和深刻地揭示出了泰山的本質。季羨林先生也說過:“泰山是中國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兩位大師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中國文化與泰山文化的關系,凸現了泰山在傳統文化的地位。泰山石刻之所以被譽為泰山文化之瑰寶,有兩個案例佐證了泰山與刻石之間的這種玄妙的關系。
第一個例子就是秦泰山刻石,在泰山戲劇性的三次失而復得。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由秦丞相李斯篆書,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德。秦泰山刻石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共144字;后半部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約222字。現僅存秦二世詔書10個殘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請矣臣”,又稱“泰山十字”。李斯是中國小篆的創始人,史載“書同文”,就是發端于此。
秦泰山刻石于公元1470年(清乾隆五年)因碧霞祠遭火災而失沒,直到340多年后的公元1815年(嘉慶二十年),才在山頂玉女池中搜得殘石2塊,尚存10個字,遂將殘碑嵌于岱頂東岳廟壁。孰料公元 1832 年(清道光十二年)東岳廟墻坍塌,“亟索殘石于瓦礫中”,后將殘碑移到山下,嵌置在岱廟碑墻內;公元1890年(光緒十六年),殘碑失盜,泰安縣令封城十日,終于在城北門橋下重新獲得此碑,后重置于岱廟院內。1928年遷于岱廟東御座內至今。
歷經2200多年的磨難,這塊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字史和中國書法史上,都無比珍貴的國寶最終僅剩下九個半字。然而,這一系列的戲劇性變化,絲毫沒有改變泰山石刻在歷史中的地位。自秦刻石開始,2200多年的歷史、16個朝代的碑刻,泰山石刻書法藝術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成熟,真草隸篆,代不絕書,一座風光秀麗雄偉挺拔的大山,慢慢變成了中國石刻書法藝術的天然博物館。2007年12月16日,泰山被中國書法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書法名山”。這在中國還是第一個!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可以說,是泰山石刻成就了泰山。
獲得首例殊榮的,泰山還有很多。被評為世界雙遺產,也是一個破例,而且與泰山石刻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這是我們要舉的第二個例子。
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申報世界遺產時,只有“自然遺產”一種分類,而國家文化部也只能按照自然遺產提交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審批。1987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委員會副主席盧卡斯先生來泰山考察后異常興奮,他不僅陶醉在自然風光中,還對泰山豐厚的文化遺產贊不絕口。他說:“世界遺產具有不同特色,要么就是自然的,要么就是文化的,很少有雙重價值的遺產在同一個保護區內,而泰山便是具有雙重價值的遺產。這意味著中國貢獻了一種獨一無二的特殊遺產。”“泰山把自然與文化獨特地結合在一起,并在人與自然的概念上開闊了眼界,這是中國對世界人類的巨大貢獻。”在1987年底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泰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改寫了世界遺產的分類。
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現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題刻800余處,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泰山盤道沿途的眾多石刻,一定深深打動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們,讓他們在攀登泰山的過程中,領略到了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精辟入微的書法藝術和含義深刻的泰山石刻,讓泰山上一塊塊石頭活了起來,充滿了靈性和思想;反過來,這些靈動的石頭,又讓純粹自然的大山變得富有了文化色彩,富有了靈魂和思想。
南天門是泰山極頂,這里殿宇輝煌,古跡遍布,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就是在岱頂筑壇祭天,以期實現天人溝通,祈求國泰民安。岱頂是天堂的象征,游人通過天梯由人間到達“仙界”,體會“登泰山如登天”的意境。登上岱頂會感覺到日近云低,如入天宮。岱頂集中了泰山最美的自然文化景觀。工作之余,每次行走在泰山極頂,流連于崖刻碑刻之間,均為她的博大和精深所震撼。編者作為一名泰山文物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宣傳泰山、保護泰山。
近兩年來,編者利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泰山石刻的現狀,并繪制成分布圖,對每塊石刻進行了實地勘察、測量和注釋工作,發現南天門景區文字摩崖石共499處,其中有許多“石文”不論是撰文、還是楹聯,不論是石經墓銘,還是頌岱詩文,多出自歷代名家之手:有帝王御筆,亦有詩人大家,自秦至今,代代相繼,或篆、或隸、或楷、或行、或草,屢有佳作。
同以往的泰山石刻不同,本書以路為綱領,以山之脈絡和南天門景區的摩崖石刻分布狀況為指引,大致分為17部分,將區域內的石刻全部用相機拍下,以展示這些文物真跡的原貌。為了方便讀者,在每個部分的前沿,均詳細敘述了區間的石刻、碑刻、題名、題記、題詩的數量,并附有地圖和拓片;后面則詳細記載了單處石刻的位置、內容、年代、尺寸、字徑、現存狀況、題詞的出處與題詞的大意等,并附加了作者的一些相關情況。經過兩年多的整理,此編纂出版的是《泰山石刻》南天門卷,閑暇之余還要將泰山石刻的保護工作繼續做下去。
本書不僅是目前泰山岱頂石刻最全的圖片檔案,更是一本資料書,凸顯出中國書法的價值;同時更是一本石文化普及書,讓大家知道“泰山石文化”深入人心的不僅僅是“石敢當”,讓人們真正理解泰山石文化的無窮魅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泰山石刻,藝術奇葩
泰山石刻
書法藝術的寶庫——“泰山石刻”
泰山之大觀峰唐摩崖
古貌新顏 儀態徘徊—李隆基與唐代隸書
跟倪文東教授訪碑游學(28)——山東篇之一:泰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琼结县| 道孚县| 马鞍山市| 枝江市| 桂平市| 门源| 永胜县| 中西区| 喀什市| 云林县| 尼勒克县| 基隆市| 荃湾区| 安岳县| 邢台市| 磴口县| 安平县| 吴堡县| 儋州市| 仙游县| 喀喇| 藁城市| 城市| 商城县| 石泉县| 永年县| 昆明市| 东城区| 安化县| 平原县| 丹寨县| 天台县| 马公市| 简阳市| 巩义市| 星座| 阳高县| 桃源县| 湘潭市|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