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八年,大清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清政府與俄羅斯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條約。《尼布楚條約》中,中國與沙俄劃清界限,將貝加爾湖東邊尼布楚一帶,全部讓給沙俄。大家都知道,晚清政府曾經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唯獨這份算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嚴格說清朝是外交勝利方。
了解這份條約的背景,你們就應該知道,當初大清曾兩次擊敗沙俄侵略軍,已經取得了戰爭主導權,條約上也對沙俄做出了讓步,那為何說這一次是大清的外交勝利呢?首先,我們得清楚這些沙俄軍隊是什么成色,有人說這是一批正規軍隊,實際上不過是一群哥薩克人冒險者。剛開始被清軍擊退后,第二年又重新回來占據雅克薩城,最后被清軍圍剿這才同意和談。
1688年,中方和沙俄正式開始和談,這才有了《尼布楚條約》,為什么說《尼布楚條約》看起來是份“失地”條約,上文又說是一次外交勝利呢?第一,此舉乃是康熙借和談,分解國內的反叛勢力,因為當時清朝正在爆發噶爾丹叛亂,在康熙眼中沙俄屬于小打小鬧,而噶爾丹才是真正的變亂。所以為避免作戰麻煩,康熙決定讓步沙俄,以換取沙俄放棄對其的支持。
第二,哥薩克人入侵的區域,其實并非清政府實際控制,看電視劇時常聽到:“發配到寧古塔,為披甲人為奴”,實際上寧古塔就是如今的吉林一帶。這也說明當時清朝實際控制區域,也就只到了寧古塔,再往北就是無主之地,而內加爾湖一帶也是如此,同樣不是清政府實際控制區域,所以《尼布楚條約》不算割讓土地,只是對一片無主之地進行了瓜分罷了。
第三,當時的清朝統治者,對于領土還沒有如今的主權概念,要知道當時的黑龍江以北一帶,曾經被稱為是“北大荒”,那里氣候寒冷人口稀少,幾千年來都是不毛之地。對于清政府而言,想要管理和控制,付出的成本遠遠要大于收獲,再加上沒有主權概念,所以才將這些地方讓給沙俄,來換回北方的安寧,同時還讓他們放棄對噶爾丹的支持,實際上根本就是賺到。
尼布楚條約中,清朝明明喪失大片領土,為何康熙卻認為是賺到了?你怎么看?歡迎發表你的看法,喜歡的點贊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