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圓肌我們可能陌生,但小圓肌是大名鼎鼎的肩袖肌之一,與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一同構成了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結構。但是因為小圓肌是岡下肌的輔助肌,與岡下肌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很多人都只知岡下肌而忽視小圓肌。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小圓肌起自肩胛骨外側緣上2/3,止于肱骨大結節岡下肌下方。當我們手臂外旋時,可以感覺到肩胛骨外側緣有肌肉鼓起,那就是小圓肌。
小圓肌的主要作用是外旋和內收肩關節,當手臂上舉時,小圓肌通過擠壓肱骨頭并將肱骨頭向下拉而維持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因此,當小圓肌損傷或無力時,會出現肩關節外旋無力,且在手臂上舉時無法有力下拉肱骨頭,造成肱骨頭向上移位,為肩關節撞擊綜合征埋下隱患。
一方面小圓肌受腋神經支配。腋神經從臂叢后束發出后,伴旋肱后血管向后外方走行,在肩胛下肌肌腱下緣處即四邊孔的前界,腋神經包含內外兩個神經束支,在小圓肌下緣水平即四邊孔后界處,外側束演變成前支,內側束演變成后支,支配小圓肌的肌支由后支發出。因此當臂叢神經或腋神經長期受壓而受損時,可能就會影響小圓肌功能,造成肩關節外旋無力及疼痛等癥狀。
另一方面,小圓肌受損也會影響到腋神經。腋神經后支在四邊孔發出小圓肌肌支,向上從小圓肌下緣進入小圓肌。當小圓肌受損后充血、水腫就有可能壓迫行徑此處的腋神經,最終導致腋神經損傷。
小圓肌的觸發點在肩胛骨外側緣上部,會造成小圓肌與肱骨頭連接處的狹窄區域出現牽涉痛。除此之外,小圓肌的觸發點還會導致第4指和第5指出現麻木感和針刺感。
需要注意的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在C5-C6神經根發生病變時也會出現頸肩部與上臂疼痛,因此容易被誤診。但神經根型頸椎病疼痛區分布在三角肌及前臂橈側,還會有向拇指的放射痛,需要仔細鑒別。
1、體育運動或意外事故中的急性損傷,肩關節外展外旋時受到沖撞暴力,造成小圓肌牽拉受損。
2、慢性積累性損傷,多見于老年人,在肌腱退化的基礎上,肩關節反復外展外旋,造成小圓肌勞損。
3、肩后長期受風寒刺激,導致小圓肌緊張、痙攣,引起代謝異常,造成損傷。
★ 除自我按摩與手法治療以外,針灸治療、理療等保守治療方法療效顯著,在臨床上也比較常見。
【加強小圓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取站立,十指交叉置于身后,將手臂抬離身體十幾厘米,拉伸手臂。保持30秒,放松,重復3次。注意保持軀干穩定,在做的過程中雙肩下垂,不要聳肩,雙臂無需抬的過高。
天氣漸冷,身上的肌肉感覺都無法完全舒展,最愛受風寒侵體的肩部也是如此,日常加強肩部保暖,也是預防小圓肌損傷的方法之一。總之,小圓肌雖然是輔助肌,但是作用同樣不容小覷,大家也得關心這塊默默工作的肌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