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置換,是治療老年人膝蓋疼痛的最有效的手術方法。
它不是把膝關節整個換掉,而是把磨損的關節軟骨換掉,僅僅幾毫米厚度,同時把骨質增生去掉。
老祖宗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總結得非常到位。傷筋動骨的膝關節置換手術后,就需要康復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就像買了輛新車需要磨合期一樣。
做過手術的膝關節,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引起患友的恐慌。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不正常”的現象或不適,隨著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最終大都會消失。
那么膝關節置換手術后,經常會遇到哪些“事”呢?縉云縣田氏傷科醫院關節外科科室總結了以下10點。
1
我的腿抬不起來了?
手術后1-7天,不少患者這樣問,或者問“昨天還能抬起來,為什么今天抬不起來了?”
這是因為膝關節置換手術要切開膝關節前方肌肉,造成術后負責膝蓋伸直的股四頭肌肌力顯著下降,膝關節暫時性伸直無力,這是手術切口造成的,通過股四頭肌的力量鍛煉,很快就會恢復。
2
我下地走路腿打軟怎么回事?
手術后早期階段,患者在行走時突然覺得膝關節不受控制,有一種想跪倒在地的感覺。
原因同于第1個問題。也是因為手術造成伸膝蓋肌力下降,出現站立不穩。怎么避免呢?要積極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鍛煉。在肌肉力量恢復前,建議使用助行器,防止突然腿打軟、摔倒。
3
為什么我的膝蓋外側感覺麻木,
感覺不是自己的肉一樣?
手術后,在膝關節外側偏下處會自覺麻木。這十分常見,患者不必緊張。
這也是手術切口造成的。一般這種手術切口是縱行的,而膝關節處的神經走向是從內到外,斜向膝蓋外下方。
所以,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中,不可避免會將外側皮神經切斷,術后患者就會感覺膝蓋外側有一片大約手掌大小的區域自覺麻木。
隨著時間推移,麻木的范圍會越來越小,程度逐漸減輕,大約兩年后基本消失。
4
手術過的膝蓋為什么會感覺發熱呢?
許多患者如果用手去感觸,會發現換完關節一側的皮膚溫度比另一側高。尤其做完康復訓練后,差距更大。
這可能是由于金屬假體在人體內的反應所致,是膝關節置換術后很常見的現象。一般會持續3個月或更久。
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可以冰敷緩解。但是如果半年后,仍然有明顯的腫脹、發熱,建議聯系主刀醫生,查看是否出現感染。
5
膝關節為什么腫脹?
術后膝關節腫脹的原因較多。1是由于手術創傷血腫、局部炎癥造成腫脹。2是膝關節術后的功能鍛煉會造成關節內損傷,也會出現腫脹加重。此外,術后患肢活動減少,靜脈回流不暢,都會造成膝關節腫脹加重。
大多數表現為下午/晚上活動后腫脹加重,睡一覺早上起來腫脹減輕,持續大約1個多月,甚至更久。
通常情況下,只要沒有腫脹進行性加重,加強肌肉力量鍛煉和抬高患肢即可。可口服改善靜脈功能的藥物。如果腫脹越來越重,則需警惕下肢血栓形成。
6
為何一下地,手術過的腿顏色發暗?
患者術側膝關節疼痛或自我保護性術側下肢不完全負重,會造成靜脈瘀滯。下地后,整體腿顏色發暗,抬高患肢后,顏色又恢復正常。
這種現象一般會持續1~2月,患者恢復正常行走后即自行消失,不需特殊治療。
7
為啥1個月了有時候還會像針扎一樣地疼幾下?
術后康復過程中,隨著訓練強度和頻率的增加,一些患者夜間會關節酸痛,早晨起床時關節發僵,尤其是白天較大活動時。
疼痛強度與患者術前膝關節的功能狀態有關。膝關節術前功能越差,術后康復時間越長。因為康復訓練引發的疼痛也可能越明顯,時間也更久。可繼續服用止痛藥物緩解疼痛。
但是,膝關節疼痛的整體趨勢是越來越輕。如果突然出現疼痛,尤其伴有發熱、腫脹,則及時到醫院就診。
8
為什么總感覺膝關節周圍僵硬、發緊?
感覺像箍了一道鐵絲?
有些患者還會擔心是不是假體出現了問題。其實,這主要是術后疤痕形成所致。瘢痕組織彈性較差,在膝關節屈伸時會覺得膝蓋上方很緊。
隨著功能鍛煉的進行,瘢痕逐漸拉開、再塑形軟化,這種感覺就會消失。通常在6-8周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到術后3個月內,膝關節活動度基本恢復。
9
為什么手術后膝關節會響?
術后響聲一般是由于假體周圍肌肉無力,軟組織仍然松弛,缺乏足夠的力量維持平衡所致。假體在活動時,特別是髕骨與股骨髁假體間碰撞所致。
這種聲音很少有臨床癥狀,但會引起患者的心理緊張。隨著時間的推移,軟組織自身修復平衡后,這種聲音會逐漸消失。
但在癥狀明顯時,應向專業醫生咨詢,以排除髕骨軌跡不良、纖維撞擊的可能。
10
膝關節術后為啥鍛煉能伸直,不鍛煉就伸不直,
要鍛煉多久?
一般情況下,膝關節功能鍛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存在一定期限。
通常情況下,術后1個月內達到預期屈伸度(0~120°)。達到預期后仍需堅持適度鍛煉,防止反彈。持續到術后3個月,膝關節功能就能維持在穩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