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今年61歲,剛剛查出了肺癌晚期,醫生的建議是做化療,本來他答應得好好的,結果在網上看了一些“磚家”的科普:癌癥這個東西,你越治它越兇,不治可能還沒事,死于癌癥治療的人肯定比死于癌癥的多,現在的治療手段都太激進了,病人受不了。
看完“科普”以后,他心里馬上就慌了,于是就想著放棄治療,自己不治療或許還能活得久一點,還能給子女留點錢。
都說世界上最賺錢的醫院就是腫瘤醫院,它有世界上最昂貴、最先進的藥物,即使很多人買不起,還是人滿為患。在這樣的醫療背景下,確實流傳著“癌癥一半都是治死的”、“癌癥晚期謀財害命”、“治療、化療加速死亡”之類的說法,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
1、發現得太晚
早期和晚期癌癥的臨床治愈率懸殊巨大,以胃癌為例,早期確診的治愈率可達到9成,而晚期胃癌患者,如若已經發生廣泛轉移,5年的生存率不超過10%。臨床上不少患者一旦確診就是晚期,這些患者中大部分已經失去了治療的機會。
2、腫瘤惡性程度高
胰腺癌、肝癌、膽管癌以及小細胞肺癌等,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并且惡性程度很高,臨床上大部分治療手段都起不到好的效果。一旦患上這些癌癥,治愈率非常低。大部分胰腺癌的患者從確診到離世中間不會超過半年,而肝癌晚期的患者大約只有1成有5年以上的生存期。
3、突發腫瘤急癥
部分癌癥患者死亡并不是死于癌癥本身,而是癌癥誘發的一些急癥所致。如腫瘤破裂引起大出血、肺癌患者大咯血堵塞氣道、胃癌腸癌引起胃腸道穿孔等,這些急癥會在短時間導致患者死亡。
4、患者身體差
不少癌癥患者本身存在很多的基礎性疾病,在進行癌癥化療、放療等治療手段時,可能會導致身體負擔過重而死亡。比如,一些老年的癌癥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心臟病以及腦中風等疾病,也可能會引起死亡。
確診癌癥后能活多久,這是每個患者和家屬都關心的問題。
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結合臨床研究和以往經驗,給出一個估算的存活時間。但癌癥患者最終能活多久,則受到主觀、客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包括腫瘤類型、腫瘤分期、腫瘤分級、患者年齡、身體素質、免疫力、生活方式、情緒、與醫護的信任和配合等多方面。
如果患者得了癌癥但拒絕治療,會發生什么?結局可能會出現3種情況。
1、癌癥出現進展,最終死于癌癥
如果堅持不治療,絕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會發展加速,癌細胞加快增殖,甚至出現全身轉移,癌痛、消瘦、神經系統綜合征、感染并發癥、器官衰竭等情況接踵而至,最終導致死亡。
2、癌癥不發展或進展緩慢
少數癌癥的惡性程度不高,例如分化型甲狀腺癌、惰性淋巴癌、低度惡性前列腺癌、某些特殊類型的乳腺癌、皮膚癌等等,這些腫瘤進展非常緩慢或長時間不發展,對患者壽命影響較小,甚至可以不做處理,定期觀察即可。
3、癌癥自己消失
癌癥“自愈”的情況十分罕見,據統計,其發生率僅有十萬分之一,具體原因未明,可能與免疫力恢復、遺傳特征變化有一定關系。
事實上,癌癥不治療卻長久存活的例子是少數。即使是高齡患者,接受治療的5年存活率仍是不治療的5.5倍。隨著放化療技術的改進、靶向和免疫治療的普及,只要及早發現、規范治療,不少癌癥能實現臨床治愈或帶瘤生存。
三、如何實現帶瘤生存?3種療法可實現
無論是否取得根治性治療,患者都可以通過三種療法,控制癌癥病情,實現帶瘤生存的期望。
靶向治療:對于身體機能比較差得患者而言,靶向治療是一種好方式,靶向治療使癌細胞發生特異性死亡的同時,不會傷害到周圍正常的細胞,靶向治療在提高藥效的同時,減少了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其副作用小。
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近些年興起的很有前景的一種新療法,主要是通過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識別殺傷癌細胞的能力,或者是給予患者外來的免疫力量幫助其殺傷癌細胞。
綜合治療:綜合治療即多種抗癌治療的結合,醫生會針對患者的情況去制定抗癌治療的方案,并在治療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以達到最適合患者的狀態。
四、實現帶瘤生存需要4個條件
帶瘤生存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實現,患者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重視調節免疫力
抗癌是持久戰,免疫力是我們抵抗疾病的屏障與武器,如果免疫力薄弱,就會陷入敵強我弱的局面,影響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因此呵護好自己的免疫力非常重要。
一方面可以通過食療,保持合理的飲食結構,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有營養的食物,盡量少吃或不吃油炸、燒烤、腌制、高糖、高鹽食物,遠離煙酒。
另一方面適當運動,避免長期臥床或久坐不動,還有注意勞逸結合,作息規律,不要熬夜等等。
如果營養狀況不太好,可以請營養科醫生做一個評估,看看怎么增加營養支持。體質比較虛弱的患者,可以適當配合中醫藥輔助調理,不要自己盲吃,應到正規的中醫院或綜合醫院的中醫門診開藥。
2、保持良好心態
得了癌癥,恐慌、焦慮、悲傷都是難免的,但我們要學會調節情緒,長期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并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削弱免疫力,影響治療效果。
良好的心態是最好的自救,這一點非常重要。良好的心態肯定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也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建議患者培養一些愛好,做一些事情轉移注意力,比如畫畫、釣魚、下棋、跳舞、養寵物、棋牌等等,只要讓自己感到輕松、快樂的活動都可以。
不要總把自己當成病人,在家里可以適當做做家務,也可以出門參與社會交往,比如跳廣場舞、組團登山等等。
3、定期隨訪復查
癌癥患者需要終身復查,即便是早期治愈的癌癥患者也是需要定期復查的,更何況是帶瘤生存的患者。
帶瘤生存代表腫瘤并沒有被徹底消滅,體內還一直有腫瘤,需要定期隨訪復查,監測腫瘤情況。如果腫瘤進展的苗頭,可以盡快處理,為患者爭取二次生命,防止病情失控。也可以為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和依據,從而讓患者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4、未獲得根治性的患者需要定期減瘤治療
對于已經無法獲得根治性治療的患者,需要定期的到醫院接受減瘤治療,爭取在短時間內控制腫瘤增長的趨勢,使得癥狀和體征能迅速得到緩解,延長生存期限和提高生活治療。
癌癥并非不可戰勝,隨著越來越多抗癌方法問世,生存的希望也越來越大。治療過程或許會有難受的副作用,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依然建議有得治盡量治,緩解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