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新編-19
彝陵之戰
文/墨吟 夏天
圖:陸遜
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同年,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建立魏國。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因根據地在巴蜀,史稱蜀漢,即蜀國。
公元222年,孫權稱王,建立吳國。
魏、蜀、吳展開博弈,都想滅他國而自己坐擁天下。
公元219年,孫權派大將呂蒙偷襲江陵,殺關羽,奪荊州,從此蜀吳結下深仇大恨。
劉備稱帝后,借口為關羽報仇,仗著兵力優勢,于公元221年七月率領幾十萬人馬東下,進軍吳國,拉開了彝陵(今湖北宜昌)之戰的序幕。因決定勝負的關鍵戰役發生在湖北宜昌城北猇(xiao)亭,故又稱猇亭之戰。
諸葛亮和趙云曾力勸劉備,說篡漢的國賊是曹操,并非孫權,如先滅魏,則吳國必然臣服。劉備一意孤行,執意出兵。他命諸葛丞相留守蜀都,自己帶兵攻吳。
孫權聞報劉備大軍壓境,而自己只有數萬兵力,如何抵擋得???便讓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給劉備修書一封以求和,書信大意說:漢獻帝已遇害,先帝與關羽孰重孰輕?荊州與中原,孰大孰???欲報仇恨,孰先孰后?此理自明,望陛下審時度勢,中止攻吳為盼。
這封信,更是助長了劉備驕傲自滿的情緒,覺得吳未戰即求和,肯定不堪一擊,斷然拒絕講和。
孫權求和不成,于是倒向魏國,派使者去許昌向曹丕稱臣,造成吳、魏聯合的態勢,使劉備有所顧忌。
曹丕是個喜歡奇珍異寶的人,接受吳國稱臣后,向孫權開列了一份進貢清單,諸如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鴨、長鳴雞等珍寶玩物,一應俱全。吳國群臣認為曹丕獅子大開口,十分無禮,主張不予進貢。孫權說:“這些個玩意兒,比起我吳國江山和百姓來,不過是碎磚爛石!”于是全部滿足曹丕的要求,但曹丕卻沒有發一兵一卒救援吳國。
戰爭初期,劉備攻占巫峽(今四川巫山)、秭歸(今湖北秭歸)。公元222年二月,劉備率兵從秭歸向吳國挺進,與鎮西將軍陸遜率領的五萬吳軍遭遇于猇亭。劉備壓根沒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放在眼里,眼見吳軍節節敗退,自己的部隊已占領了吳軍駐扎的很多山區,越發洋洋自得起來。
吳軍將領都抱怨陸遜,說他膽小,不會打仗,只知道一味后退。陸遜對將領們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告訴他們現在出擊敵眾我寡,要避其鋒芒,舉高守險,耐心等到蜀軍拉長戰線,那時敵人自會漏出破綻,然后集中優勢兵力,給以痛擊。將領們雖不完全信服,但陸遜是主帥,只得聽從指揮。
陸遜命令,各路部隊退至猇亭一帶便不再后退,在營地中堅守不戰,以此來消耗劉備的實力。
五月,蜀軍戰線從巫峽拉至彝陵,長達五六百里,所占領的吳軍山區,道路曲折蜿蜒,既難以行軍作戰,更不利補給供應,加之一直沒遇到吳軍主力,出征時高昂的士氣,早已消弭。那么多的部隊,都擠在崇山峻嶺、峽谷樹林之中,劉備不得已沿途設置軍營,四十幾座營寨首尾相連,綿延幾百里。
時值酷暑,蜀國水軍將士難耐暑氣,紛紛病倒。劉備無奈之下,放棄水陸并進的計劃,將水軍移師陸地。此時士氣低迷,劉備只求速戰。每日派將士在陣前叫罵,怎奈吳軍充耳不聞,高掛免戰牌,死活不應戰。
如此相持一月有余,蜀軍人心渙散,放松警惕。陸遜見進攻時機已到,下令全體士兵各持一把茅草,去點燃蜀軍營寨。趁著風勢,五萬人馬一下子將蜀軍四十多個營寨全部焚毀,五百里一片火海。吳軍斬首蜀將張南、馮習和地方武裝頭目沙摩柯,蜀將杜路、劉寧被迫投降,數十萬蜀軍頓時土崩瓦解。
劉備連夜逃命,身邊僅有數十人護衛,最后逃入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白帝山),仰頭嘆曰:“今敗于陸遜之手,真是奇恥大辱?。 ?/span>
劉備積勞累、憂憤、抑郁于一身,一病不起,數月后撒手西去。
吳軍大獲全勝,陸遜班師回朝,孫權對其大加表彰,提升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封江陵侯。
不過魏、蜀、吳打來打去,誰也沒有坐定江山。最后三國歸晉,戰果落入司馬氏手中,司馬炎弒父篡政,建立晉朝,史稱晉武帝。
夏天墨吟論古今
夏天:三國時期的三場著名戰役,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以少勝多,二是都借助火攻。劉備之所以慘敗,犯了四個致命錯誤:一是因怒出兵,看不清形勢;二是不聽良言,一意孤行;三是深入敵區,戰線過長;四是戰營相連,最易被火攻摧毀。
墨吟:毛澤東讀盧弼《三國志集解》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的批語說:“土石為之,亦不能久,糧不足也。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少于敵,打運動戰,使敵分散,應接不暇,可以各個擊破?!蔽臆娬庆`活地運用運動戰,南征北戰,將敵人各個擊破,逐漸發展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