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傳承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俗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古時候的老百姓根據自己的親生經歷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簡短的文字中,卻蘊含著較多的人生哲理,不僅指導這古人的人生,就算是在現代社會也依舊適用。就比如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后院不亮堂”,雖然看起來是在桌一種生活現象,其實也是在說做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吧。
首先,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前門如果不點燈,后面院里就會不亮堂。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說法,但是如果我們將這句話中的“前門”看成一個家族的長輩,那么“后院”就代表著這個家族的子孫后代,“點燈”指的長輩傳承下來的優秀的品質,“亮堂”指家族的興旺。那么這句話蘊含的深意就是,一個家族的長輩如果沒有給后輩子孫起到好的榜樣,沒有傳承下優秀的品質,那么家族將來也很難興旺。再著,燈能為人們帶來光明,帶給人希望,而我們人生中的燈就是我們的父母、長輩。如果父母,長輩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能以身作則,這樣孩子們就會收到不好的影響,就就很難延續父輩的輝煌,其實和我們常說的“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意思差不多。
很多人可能會奇怪,上梁出現問題為什么會影響下梁呢,其實在中國古代建筑中,“上梁”是真正的“大梁”,起著承載房屋所有重量的任務,而“下梁”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隨梁”,只是為了穩固“大梁”而起的陪襯作用,所以上梁必須要粗而且結實,而下梁要配合上梁,跟著上梁的形狀走,所以選材什么的就要取決于上梁的形狀了,所以這才有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說法。我們現在用來表示父母為人不正的話,那么孩子也會跟著不正。
老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大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長大以后,雖然社會和學校也對年輕人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印記最深的是還是家庭,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最深。
家庭既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一個家庭中,父母驕傲孩子的方法就是這個家族的家風,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但是背后的力量卻很強大,對于孩子未來的影響也是全方位的,家風好壞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質量,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最直接的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的是非觀,價值取向等??梢哉f,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好的家風,能熏陶出正直的家庭成員;壞的家風,則孵化出不齒于世的敗類。一個好的家庭父母教導孩子的方法正確,就能傳遞好的家風,好的家風從來熏陶出好的家庭后代,這樣不論到多少代,只要能將好的家風傳承下去,那么就意味著源頭是好的。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在好的家家風中長大的孩子,長期的熏陶自然也會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這樣的人將來有了自己的家庭,就能將這份好的家再傳給自己的都帶,如此循環往復。每個家庭要是都能傳遞好的家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那么這個國家也會有好的國風,家正則人正,人正則國正。
小編有話說:小編想起來楊瀾說過的一句話:“我很愛我的孩子,但我不能照顧他一輩子,不能幫他去聽,幫他去看,更不能在二十年年后幫他去競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一個學習的機會,讓他擁有學習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去創造機會和財富。”確實是這樣,孩子小的時候你或許還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讓他免受所有的傷害,但是孩子終歸是要長大,將來也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生活要過,你不能時時刻刻陪著他,你給他的錢財會花光,但是你教導孩子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技能是不會消失的,傳遞的好的家風也是不會消失,為孩子營造一個好家風,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