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窠位置
“窠”:意為山坳。而言“竹窠”呢?其意不言自明。
竹窠,位于流香澗西側。茶園夾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間,海拔高度在290-500米。是“三坑兩澗兩窠”中的其中一窠。相較于九龍窠,竹窠的原生態環境保護的更好,純粹自然不受外界紛擾。
竹窠,是一個天然的山間谷地,自古就是產茶勝地,清代朱彝尊《御茶園歌》詩說:“云窩竹窠擅絕品,其居大抵皆巖坳。” 清 查慎行 《武夷采茶詞》之三:“黃冠問我重來意,拄杖尋僧到竹窠。”
比起三坑兩澗那些狹長的山澗,竹窠的地勢更加低洼,被茶友們笑稱為三坑兩澗的“盲腸”,這片茶山至今保持著良好的生態。
低洼的地勢,凝聚了許多的自然肥料和水分,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又避風排水,青苔滋生。
茂盛的植被里布滿著片片茶園,相宜相生,其中“羅秀”、“廟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閣”等茶園種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紅袍、雀舌等名優品種茶。
竹窠以老叢水仙著名
武夷山的水仙茶以慧苑坑最為出名,而竹窠的老叢水仙更是水仙中的名品。
竹窠尚有兩百多畝老叢水仙,是目前有據可查樹齡最老的一片茶山。
枝干遒勁有力,生機勃勃,張揚著的老叢枝干,主干粗大,布滿青苔是竹窠里老叢茶樹的基本特征。
水仙品種寬大的葉片決定了它光合作用能力比其它品種強,在竹窠里,每日短暫的光照對它來說,就足夠了。
竹窠的老叢水仙帶有較明顯的粽葉香。
竹窠肉桂品質清幽
竹窠肉桂,被茶友們戲稱為“豬肉”。
竹窠環境較鬼洞稍陽,則水厚;較牛欄坑稍陰,則香幽。因此,竹窠肉桂(“豬肉”)有明確的清涼感,熟棕味。整體風格較接近“清幽有余,則甘厚不足”。
當然些許的環境差別,年份不同、天氣不同、制作師傅不同等等,都會形成各自獨特的肉桂品種特色,這也正是巖茶的魅力所在。
如果說牛肉的特點是霸氣,滋味飽滿而強烈,很狂傲地霸占了你的口腔久久不肯離去。馬肉是柔中帶剛緩緩地給人舌面微麻的感覺,茶湯滋味非常細滑回甜度高。那么竹窠的肉桂,則不同于“牛肉”和“馬肉”,有來自于深澗的類似于薄荷味的持久清幽、內斂、醇和之美。
窠的特色
以“窠”定名的山場在地形、環境上與“坑”類似,但“窠”比“坑”較小,且山場環境相對多變,有的伴有水流,有的沒有;有的偏陰涼,有的則并不明顯。
一般來說,“峰”和“巖”上的茶大多“主香”。“窠”里的茶,大多“重水”,就是更多的突出在湯感水路。
這是因為光照影響著茶葉內含物質的轉化、積淀以及芳香物質種類、數量的積累和形成。光照多的地方,一般做出來的茶偏高香型,但水較薄,屬于香艷霸道型;而偏陰涼的地方做出來的茶甜度好、茶水厚重,香氣較幽卻不張揚,屬于優雅穩重型。
同山場的茶所帶有的獨有氣息,正是由于這些不可復制的局部小氣候所決定的!不同山場的茶有著不一樣的氣質,不論哪個山場,都有它的神秘之處。
也正是這些豐富眾多的小山場、小產區,才讓巖茶成為最受茶友喜歡的烏龍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