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一年,杜甫在?耒陽“啖牛肉白酒”,食物涌入腸胃,沒得來及消化,飽死了!時年59歲。
擱在兩三百年前,杜甫可能是憂國憂民而死,可能老病死,但絕不大口酒肉而死,因為死亡方式是胡人特色。
縱觀唐朝的飲食文化,我們不難發現存在深刻的“胡化”現象。胡是指我們古代對西北游牧民族的稱呼。《舊唐書》記載:貞觀二年,遠方諸國來朝者甚眾 ,……戶部奏;中國人自塞外歸,及四夷前來降附者,男女一百二十余萬口?!逼敢凰?,有三百萬胡人來歸附大唐,真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大唐的“胡化”不意味著貶義,反而是博采眾長,締造一個包容的盛世。
懷念完杜甫之后,今天還是聊一些開心的事吧。我們現在所吃的食物有非常多是唐朝時期引入的,多得大家想象不到,菠菜、石蜜、余甘子...
今天介紹大家最熟悉的三款食物,它們背后的文化故事。
皇帝、士人都喜歡的胡餅
16歲的白居易來到長安,之后他的青年、輝煌期都在長安度過。長安的小店里販售形形色色的胡餅,嘗試了第一口之后,白居易就再也離不開它。
800多年前,胡餅從西域傳入大漢帝國,以五谷為主食的漢人對這款新式食物非常感興趣,《續漢書》記載:
“靈帝愛胡餅,京師皆食胡餅?!?/p>
因為漢靈帝喜歡吃胡餅,所以上行下效,整個京城流行起以胡餅為主食的風氣。
胡餅這個名詞對我們來說,可能很陌生,但如果換個稱呼大家就懂了“馕”(náng)?!扳巍痹从诓ㄋ拐Z,是經過維吾爾語轉移漢語過來的?!扳巍痹诰S吾爾語是“面包”的意思。話說當年的波斯作為西亞的文明中心,為中國美食貢獻良多。
白居易愛吃胡餅,愛吃之后就向胡姬請教胡餅的制作方法。晚唐時期,白居易被擢升為忠州刺史,心情大好之下,他興致勃勃地親自下廚,為好友楊敬之制作胡餅,遣人送去并附上一首詩: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白居易親自下廚請楊大師品嘗胡餅,楊大師面上有光。白居易在詩中用“饑饞楊大使”大膽調侃這位老朋友,可見兩人關系的親密,乃知音之交。這首以餅傳情的詩詞,沒有用典,只白描了胡餅的“脆、油、油”吐露其美味,傳達兩人的真誠相待。
到唐朝胡餅也出現在小說情節內。唐代傳奇《虬髯客傳》記載英李靖與紅拂女夜奔太原,在靈石旅店,夜逢虬髯客。當晚他們第一次邂逅吃了什么呢?虬髯客抱怨:餓死人了!李靖馬上秀出買來的胡餅。虬髯客抽出匕首,快刀斬亂麻切成肉片,大家分而吃之。事實上,古人行走江湖哪有郭靖、黃蓉般瀟灑,一頓吃了十九兩銀子銀子。有隨身攜帶的胡餅就救命了,不然一文錢餓死英雄。
不僅如此,安史爆發之時,唐玄宗西幸(逃),經過咸陽的集賢宮,發現了沒有東西可吃,就勉為其難地啃“胡餅”充饑了,畢竟漢唐的飲食差別已經天淵之別,胡餅在漢靈帝眼里是新奇的美味,像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漢堡包,是眾人追捧的奢侈品,到唐朝就當小吃用來消遣。
從東漢到唐代,胡餅已經風靡社會的每個階層,每個角落,從主食成為一種豐儉由人的大眾食品。
太平君子——葡萄酒
我想大家都會背王翰的《涼州詞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葡萄酒是西域特產、夜光杯是西域特別,就連琵琶都是西域所出。這是一首充滿西域風情的邊塞詩,詩中主角欲細細品嘗葡萄美酒,但馬上的琵琶奏響了,催著出戰。這良辰美景烘托了戰爭的殘酷。
唐朝的隴右道已經廣泛地種植葡萄樹,作為胡人聚居地的涼州更是盛產葡萄。跟胡餅一樣,葡萄也是張騫帶來的,也是到唐朝才流行。
葡萄在中國古代曾被叫作“蒲桃”、漢朝滅亡后,漢地跟西域切斷聯系,葡萄在中國的傳播也隨之中斷。但是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初唐時期,唐太宗把帝國的勢力范圍擴張到突厥和伊朗,葡萄立刻又被大規模引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水果。葡萄的美味折服了羅馬人、希臘人、大食人,這次唐人也被折服。
宋代的史書《班府元龜》記載“及破高昌收馬乳蒲桃,實於苑中種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損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頒賜群臣,京師始識其味”。
公元640年,唐太宗詔令大兵平定高昌。唐朝攻破高昌國后,把收集到的馬乳葡萄(狀如馬奶子)移植到帝國的宮殿園林,唐人釀酒師還學習了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唐太宗還把宮廷出品、質量認證的葡萄酒,賜予大臣品嘗。
歷史上多位大唐皇族宗室都品嘗過葡萄酒,楊貴妃還曾經親自動手釀造:
“妃持玻璃七寶杯,酌西涼葡萄酒?!?/p>
唐穆宗皇帝喝過葡萄酒后,他評價道:
“飲此頓覺四體融合,真太平君子也?!?/p>
唐穆宗的意思是喝完葡萄酒,頓時感覺像四肢融為一體,(葡萄酒)真是太平君子!
太平君子很可能是唐穆宗把葡萄酒神格化,類似于希臘人的酒神崇拜。
杜甫同樣也寫過葡萄,但他好像開心不起來。
杜甫的《寓目》
一縣蒲萄熟,秋山苜蓿多。關云常帶雨,塞水不成河。羌女輕烽燧,胡兒制駱駝。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過。
杜甫還在他的詩中使用了一對嶄新的對偶,“葡萄樹”對“苜蓿多”。兩種物產都是漢代的張騫從西域引進。首聯是描述大唐的物產豐富,后三聯都是一副衰敗氣象,深感到天下即將起亂,還真符合杜甫憂國憂民的氣質。
無論是葡萄還是苜蓿,杜甫都無心飽餐。不過之后即使經歷朝代更迭,葡萄一直是被國人青睞的水果佳品了。
貴如黃金的胡椒
土豆、辣椒是明末從美洲引進的舶來物,是中國人口得以突破2億的關鍵。許多誤以為在辣椒引入中國前,西川人不吃辣,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的誤區??此幨O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里面幾百次提到了蜀椒,可以跟湯藥一起熬制,很可能唐人已經吃辣。
唐朝出現了蜀椒的優良代替品種——“胡椒”,胡椒與蜀椒藥用價值沒有區別,但憑借更好的味道,迅速成為調味品的主流。
據據《酉陽雜俎》記載:
“胡椒,出摩揭陀國,呼為昧履支,子形似漢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p>
胡椒出自印度的摩揭陀國,又叫做昧履支,形狀與漢椒相似,極為之辛辣,六月即可成熟采摘,現在的人用胡盤盛肉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唐人吃肉喜歡撒胡椒,現代人嗜好孜然,都是對刺激性食物的追求,人類的味蕾古今相通。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胡椒最早發源自緬甸和印度的阿薩姆地區,然后又從印度傳入波斯,因為波斯與大唐的貿易密切,胡椒從波斯轉運到大唐境內。胡椒作為名貴的香料曾經給商人帶來了巨額財富,商人紛紛爭取壟斷權,除了訴諸武力,跟十八、十九世紀的西方殖民者如出一轍。
777年,唐朝宰相元載因為貪污腐敗,還得罪了唐代宗,最后被賜處死。元載就是《長安十二時辰》元載的歷史原型?!堕L安十二時辰》的元載見風使舵、見利忘義、懦弱自私就是個跳梁小丑,早早領飯盒退場。歷史上的元載卻厲害隱忍得多了,生涯巔峰的時候官至宰相?;实墼谂扇顺d的家,發現除了綾羅綢緞、現金、奢侈品...竟然還收藏著一百擔(折合60噸)的胡椒,難以置信宰相府邸上下有多少人口,他們怎么消化堆積如山的胡椒,不過一百多擔胡椒也硬杠杠的財富標志了。
不過胡椒雖然香,但是病從口入,清朝的《《本經逢原》善意提醒大家:
“胡椒大辛大熱純陽之物,走氣助火,昏目發瘡,多食損肺,令人吐血?!?/p>
尾聲
大唐的飲食文化,煥發著光彩奪人的魅力,它源自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源自大唐的自信包容,源自皇帝百姓的好奇心...
一切一切造就了大唐的珍饈,造福了大唐與后世的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