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的封官,多是以軍功來封,劉備當上漢中王后大封群臣,大多是以在漢中之戰的軍功來封的,一是諸葛亮和趙云在漢中之戰的軍功與其它人相比,沒有優勢,二是劉備封無可封。因此在劉備晉升漢中王時,諸葛亮和趙云沒有升官。
當然,沒有封諸葛亮和趙云并不代表他們不重要,相反,諸葛亮和趙云在劉備集團都非常重要。
劉備在蜀漢集團,有三次較大規模的封官,第一次是劉備拿下成都后,第二次是劉備晉升漢中王后,第三次就是劉備稱帝后。
劉備在拿下成都后,曾經大封百官,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這是根據諸葛亮的軍功封的,因為劉備在攻打成都時,諸葛亮帶著張飛、趙云、劉封沿長江進入益州,平定了江州,因功而受封。
這時的諸葛亮已經是劉備的股肱之臣,總攬劉備左將軍府的一切事項,而諸葛亮之前的官職是軍師中郎將,由軍師中郎將晉升為軍師將軍,這已經是劉備所能封的最大官職了,要知道當時劉備自已也才是個左將軍,左將軍能開府治事參政,劉備這個時候的權限只能封左將軍府的屬官,劉備的所有手下官職都不可能超過劉備吧。
劉備在拿下成都后,趙云被封為翊軍將軍。這也是根據趙云的戰功封的,趙云隨諸葛亮進入益州,平定江州,之后趙云獨自率軍攻克江陽郡、犍為郡,因此功而受封。翊軍將軍是雜號將軍,這并不是劉備不看重趙云,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劉備自已也才是左將軍,關羽是蕩寇將軍,張飛是征虜將軍,連關羽和張飛這種萬人敵、熊虎之將都只是雜號將國,那戰功并不明顯的趙云也只能是個雜號將軍了,劉備封無可封啊。
趙云一直是劉備的近臣,從最早為劉備慕兵,到保護劉備的家小,再到戰場上為劉備征戰,趙云與劉備一直走的較近,劉備曾經說過:子龍不可能棄我而去。說明劉備信任趙云,能被劉備信任,趙云不可能不被重視。
劉備晉升漢中王時,主要封了一些在漢中之戰表現突出的功臣,武將主要封了四方將軍:
前將軍關羽,鎮守荊州有功;
左將軍馬超,馬超情況特殊,是以諸侯身份投奔劉備的,在漢中之戰亦有戰功;
右將軍張飛,大破張郃,又在漢中之戰立有戰功;
后將軍黃忠,斬殺夏侯淵,臨陣斬敵方主帥,這個功勞無人可比。
四方將軍只有四個人,趙云無論資歷還是戰功,都比不上四人,因此封不上,況且趙云的地位也低于此四人。這里有一個人是例外,就是魏延,魏延是劉備特殊提拔的武將,之前僅是牙門將軍,又是劉備的部曲私兵,史書沒有詳細記載魏延在漢中之戰的軍功,但因為蜀漢史料缺乏,如果不是魏延表現突出,劉備眼光獨到,也不會這么破格提拔,魏延在劉備晉升漢中王后被封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這是正號將軍,且是鎮守一方的大將。
趙云這里地位在四方將軍和魏延的鎮遠將軍之下,但依然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之一。
再說諸葛亮。劉備晉升漢中王后,封的文臣,以法正為首,法正被封為護軍將軍,領尚書令,因為法正在漢中之戰的謀劃之功居首位。
像許靖被封為漢中王太傅,只是因為許靖是名士,名滿天下,太傅只是個虛職,這是劉備供奉起來的,毫無實權。
諸葛亮在漢中之戰的功勞不如法正,漢中之戰時,諸葛亮是坐鎮成都,足兵足糧提供給劉備,為劉備拿下漢中提供了后勤保證,算起來也是有功的,但諸葛亮此時已經是總攬劉備左將軍府事,已封無可封,尚書令已經給了法正,兩漢的規矩,漢中王是封不了丞相的,諸侯王的國相是要中央,也就是皇帝才能封的,因此諸葛亮也封無可封。
劉備稱帝后,諸葛亮被封為丞相,真正的成為了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一個之下,萬人之上,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重視。
劉備稱帝后,趙云仍然是翊軍將軍,但此時趙云多了一項重任,就是駐守江州,江州是蜀漢東邊的重鎮,與魏延鎮守的漢中具有同等地位,并且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趙云所都督的江州,就是離前線最近的軍區,劉備在夷陵兵敗,也是趙云第一個趕到,換句話說,劉備在前方征戰,讓趙云在后方接應,趙云還是劉備最信任的人。
來源:老黃說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