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有二蕭,一是蕭齊,另一是蕭梁。蕭梁取代蕭齊,南朝進入第三個時期。梁在南朝四個朝代地位特殊,梁武帝蕭衍建國后,在位四十八年,而梁存續時間一共才五十五年。這樣的時間段導致后面的繼承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基本都曇花一現,更不用說南梁末帝蕭方智了。
梁武帝之后,蕭方智之前
四十八年的在位時間,梁武帝在南朝諸多皇帝無疑是待機時間最長的,就算是在大一統王朝之中也很少有皇帝在位時間超過他的。可以說梁武帝經歷梁從盛到衰的過程,梁朝的發展因為梁武帝的措施,梁朝的衰落與滅亡也是因為他。
后期梁武帝佞佛和政治腐敗,加上侯景之亂,可以已經摧毀了梁朝。侯景之亂持續四年之久,這期間他立不少傀儡皇帝,甚至最后都懶得立了,自己直接上。
在此內憂外患的境地下,掌握時機軍權的陳霸先脫穎而出,成為王朝的拯救者,同時也是掘墓者。
公元五五五年,掃清一切障礙的陳霸先立蕭方智為帝,是為南梁最后一個皇帝。
最后的傀儡
除了梁武帝之外,其后世之君基本都是傀儡,而蕭方智是最后的傀儡。蕭方智是最后要取代蕭梁的陳霸先所立,也說明了南朝第三個王朝和最后一個王朝準備在進行權力轉換。
蕭方智作為傀儡皇帝在龍椅上做了兩年時間,期間所有軍國大事皆由陳霸先決定。交出皇位的時刻還是到了,公元五五七年,蕭方智禪位于陳霸先,南梁滅亡,南朝最后一個時代陳朝登場。
次年,蕭方智被殺害,被追謚敬皇帝,是為梁敬帝。
南梁的建立和引起滅亡的人都是梁武帝,梁武帝在執政初期能充分吸取南齊滅亡的經驗教訓,使得梁在南朝中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是最高的。但是后期梁武帝可以說是親手種下亡國之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話描寫了南朝佛教發展的鼎盛,而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在南梁時,因為梁武帝無上限的支持佛教發展,引起佛教在梁迅猛發展。其實在當時建康城就有五百多座寺廟,全國范圍更是達到幾千所。
梁武帝除了政策上給予佛教優待,還身體力行,四次舍身寺廟,醉心禮佛。梁武帝如此倡導佛教發展,慢慢動搖了梁的統治。寺廟不但集聚大量的社會財富,而且吸引著眾多民眾皈依佛教,如此下去國力不可避免地出現衰退。
政治的腐敗和軍事的無能,加上梁武帝錯誤的決策致使梁朝進入一個深淵。這個深淵就是侯景之亂,侯景的反叛證實了梁朝的腐朽無能。梁武帝被侯景囚禁致死,除此之外,侯景對南方的經濟破壞是無法想象的。
當梁內部出現如此大的動蕩時,北方的西魏(北周)和北齊趁機奪取南梁大片疆土。二者都趁機想控制南方政局,紛紛立下各自的蕭梁傀儡皇帝。
而國內實力派軍方人物陳霸先崛起,逐漸掌控一切,也立蕭方智為傀儡皇帝。最終取代了南梁,建立了陳。
經歷內外諸多勢力的絞殺和控制,南梁焉能存在。雖然陳霸先殺了名義上南梁最后的皇帝,但是還有蕭梁皇室后裔政權依附北齊、北周、隋存在,直到被唐朝消滅。而蕭梁后裔有一個女人不但做了隋煬帝的皇后,還一直在唐長安皇宮生活貞觀年間才去世,這位傳奇的女性就是隋煬帝皇后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