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第二大亂世,講魏晉南北朝歷史是很亂的所以就要分清條理,一為“魏晉”二為“南北朝”我的寥寥幾千字是講不清的就給大家講個大致的分段。
魏晉之時,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強盛和衰敗的一個分水嶺。在人們津津樂道的三國之前,少數民族大都被漢族(中原)人所折服,可是到了“五胡亂華”之際,中原漢人和少數民族的位置就換了換。五胡亂華時,晉惠帝永興元年劉淵之稱帝,十三年后愍帝被擄走后,中原人在北方就沒有任何影響力了。(這里先提一下,就是從這時開始“南北”分立,南北朝共計二百七十三年。隋文帝雖說自己是漢人,但是他不純,不單單隋就連唐朝宗室也不純。)接下來開始分說。
“魏晉”二字就明顯的體現出是曹魏,司馬晉。
我們先來看看“魏”,后漢從漢安帝永初年開始,政權基本都在外戚,宦官手里,到了漢靈帝時“國賊”董卓“勤王”入京(洛陽),董卓亂政,從安帝開始到董卓亂政經歷了八十六年八十六年(可見那時候有多亂)。
這時候就到了“大亂斗”時刻了,漢朝疑種“劉備”(你沒看錯,就是“疑種”,為啥是“疑種”?他的身份有待考證,不能他說祖宗是“中山王”就是了。)還有白手起家“賣瓜農”孫堅家,“宦官世家”阿滿,三人分天下,可是我最看好的是曹操,畢竟人家是真本色,不像劉備“惺惺作態”,不過曹操算是有“暗傷”不敢稱帝。自己兒子曹丕稱帝,立國號為“魏”,追封老爹為“魏武帝”,這就是“魏晉南北朝”的魏了。
魏的終結是“晉”的開始,魏國最后一個皇帝曹芳成了最慘的,老爹留下的“顧命大臣”成了終結王朝的“劊子手”,曹爽和司馬懿兩個人把持朝政,爭奪權利不用想也是司馬懿把曹爽玩死了,曹爽這個人啊!圖謀太大可惜沒本事,三國時期戰亂不斷,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猜忌,都想為自己牟利,這樣來看“正人君子”往往是斗不過“奸邪小人”的,這么來看曹爽也算是“正人君子”了。司馬氏篡魏立晉,這就是魏晉南北朝的“晉”。(具體篡魏大戲點擊主頁文章:中國一個靠太監發家的望族成就帝業,卻想不到被家臣摘取了果實。)
南北朝的開始也算是“天道輪回”,曹魏篡了漢,司馬篡了曹,最后天下又回到“漢朝宗室”的手里了,這就是南朝第一國“宋”,劉裕為宋的開國皇帝,和自己祖先“劉邦”一樣,草根創業。(具體細節請看主頁文章:魏晉南北朝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河山的劉寄奴有著怎樣的發跡史?)
南北朝的對立起于公元420年宋代晉,截止于公元589年隋滅陳,170年。
南北朝的的國家齊、宋、梁、陳四國的崛起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都是草根創業,(起于寒門)對寒門子弟大加重用(魏晉的“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在劉裕時期就開始著手打破,具體文章請看主頁:魏晉的九品中正制是一開始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嗎?)南北朝最后一個國家“陳”的國主極為荒淫,在被隋滅亡后天下一統。
魏晉南北朝時期看起來是十分黑暗混亂的,其實也不盡然除了多戰亂政權交替過快,在社會文化上還是一樣的,而且南北朝時期也是文化大融合的時代,到了隋唐時期“五胡”已經“泯然眾人矣”了。
讀《魏晉南北朝史略》之一
官渡之戰決定曹操統一北方局面,赤壁之戰決定三國的分立
三國分立有其社會經濟條件基礎,漢末北方經濟衰落及生產力破壞;長江流域地方勢力的聯合自保,二者分庭抗禮,都無力統一,促使政治上分離
錢貨廢,谷帛用,不僅是董卓貨幣政策的失誤。交換手段的更替,是為生產破壞、城市商品經濟凋零,經濟自然化的折射與反映
曹魏屯田,恢復生產,聚攏民心,由政府組織管理。一者重水利;再者精耕細作、集體勞動
屯田客有極強依附性,隸屬政府;甚異于漢代佃戶自由民
內陸多民屯;邊地多官屯,于后世影響深遠
人口南移意味著南方的開發,隨人南遷的還有財富、知識、生產技術
世家豪族如袁紹等,通常為半獨立的地方割據勢力,田連千畝,擁兵自重,實有免除賦稅徭役之特權
公元249年(司馬懿誅曹爽)為魏晉政權交替的關鍵性一年
曹氏與司馬氏之爭,實為集權與分權、專制皇權與世家豪族的矛盾斗爭
感觸良多,總結為兩句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二〇一九年一月三十一日
讀《魏晉南北朝史略》之二
西晉占田、課田制與戶調式,田租與戶調并行
是由曹魏屯田和州郡領兵制演變而來
男子一人可占田七十畝,丁男一人有五十畝課田,土地占有較均平
魏晉時期嚴重的問題是人口、勞動力問題,土地問題已不嚴重,斗爭集中于人口的爭奪
西晉時期,世家豪族壟斷政府官位,九品中正制進一步鞏固此特權,漸成門閥制度
財富集中于少數,又無擴大再生產之出路,一遇商品交換發展,大多引至奢靡、享受
復分封、封國制,為地方割據勢力,賈后、八王之亂禍種
八王之亂性質上為皇權與分權,即地方各勢力爭權、奪權斗爭,是封國制推行的必然結果
西晉后期,流民暴動與胡族起事交織
流民自屯田廢,占課興,一曰小農經濟,二曰土地兼并,三曰官吏貪暴,剝削壓迫
五胡之亂,兼階級與民族矛盾而有之,終亡西晉
二〇一九年二月一日
謝邀;題目太大,這是一段不斷以篡權為主,頻頻改朝換代的分裂割據混亂歷史。只能粗略梳理一下歷史脈絡。
東漢末出現三國魏蜀吳。后由魏攻滅蜀吳統一,建立西晉。
西晉迫于胡人造反壓力南遷。失去了中國北方,成為控制中國南方的割據政權,先后四次被篡權,政權名稱依次改名為東晉-宋-齊-梁-陳,統稱(漢人)南朝。
西晉南遷后,北方被五胡瓜分,出現數十個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后被北魏(鮮卑)統一;接下來北魏又被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被篡權改北齊,西魏被篡權改北周、再被改隋,六個政權統稱(胡人)北朝。
南北朝能長期僵持,源于實力旗鼓相當。南朝(宋)皇帝劉裕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數次北伐,最終不能滅掉北魏拓跋氏政權,從此休戰,以后的南北戰爭以局部摩擦為主。
接下來的故事就精彩了;北周先清理“家門”,滅了北齊獨自稱大北朝,接下來北周大司馬楊堅篡權(接受外孫小皇帝“禪讓”)奪取了北周皇位,(特別提醒:楊堅的外侄兒李淵鎮守著太原,也在等待機會),改政權名號為“隋”,并發動統一南北的戰爭,攻滅了南朝(陳),隋一統天下。
369年的分裂結束,中國進入隋唐統一時期。
這段歷史,有許多故事,挑選幾個與網友共享。
一,諸葛亮輔佐蜀劉備勵志復辟東漢,“壯志未酬身先死”。
二,一代梟雄(魏)曹操滅蜀白忙活,勝利果實被陰謀家集團司馬家族竊取(建晉)。
三,五胡亂華,肆意殺戮北方漢人,是中華民族最黑暗時期。北魏鮮卑統一北方,推行“漢化運動”,對促進民族和解修補創傷,意義重大。北魏馮太后(漢人,又稱文明太后)實際代拓跋氏家族主政,功不可沒,堪稱中國第一太后。
四、南朝皇帝劉裕壯懷激勵,為收回北方失地,金戈鐵馬兩次北伐,曾揮師遠征攻入關中長安,三秦大地漢人熱淚盈眶,夾道歡迎中原王師歸來,那是悲催感人的歷史瞬間。
五、西魏權臣獨孤信,生了七個女兒,大女兒嫁給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兒嫁給北周權臣李昞(生了李淵),七兒女嫁給北周權臣楊堅(生了楊廣),這群皇親國戚,后來上演了精彩的隋唐傳奇。獨孤信堪稱中國第一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