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王爺,既有功臣也有皇上的兒子。自明朝朱元璋建立起明朝,除了太子,就對其余的兒子進行分封,割據一方。明朝最獨特的王爺,大家最先想到的莫不過于燕王朱棣了,畢竟他以一區之王戰勝了自己的侄兒,成為了一國之王;還有明朝唯一存在的異性王族沐王府,沐英作為朱元璋的長子,為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明朝為數不多的能善終的功臣。除了這兩位比較特別的王爺,明朝還有一位較為特別的王爺,那就是靖江王。
明朝的藩王,一般只有親王和郡王兩種,但靖江王卻介于兩者之間,地位較高。朱元璋在第一次分封藩王時只封了9個,其中8個均為自己的親生兒子,卻有一個藩王不是朱元璋的,叫朱守謙,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龍的孫子。
朱元璋為何設立靖江王這個藩王?那就要從他的哥哥說起了,朱元璋有3個哥哥,但是都死于饑荒,3個哥哥僅存一脈,就是朱興龍的長子朱文正。朱興龍死后,他的妻子帶著朱文正來投靠朱元璋,朱元璋視朱文正如己出,悉心培養。
在陳友諒絞盡腦汁進攻洪都了,昔日像地痞流亡的朱文正轉身變將軍,誓死守護洪都。朱文正對外面對的是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對內,朱元璋下的軍狀令要他必須堅守洪都80天。許多之前不相信朱文正的人,在敵軍來臨時,朱文正卻發誓要與洪都共存亡,這樣之前對朱文正毫無信心的人,頓時間對他有了轉變。
結果朱文正,努力堅守了85天,成功抵御了陳友諒的60萬大軍,此役也堪稱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啊。待援軍趕到時,城內已是一片狼藉,凄慘無比,自從,朱文正一戰成名。通過此役,朱元璋更加信任朱文正了。
轉變就在朱元璋封賞將士時,唯獨沒有封賞朱文正。朱元璋這就不厚道了,拼死拼活的守城85天,啥功勞都沒的,以后還怎么幫他打江山呢?將士們都要各種封賞,作為守城的主要將領,朱文正啥都沒有,心里自然就會有落差,于是朱文正開始個為非作歹,燒殺掠奪無惡不作。他也很清楚朱元璋的性格,知道他會大發雷霆,于是打算暗中叛變,投靠張士誠。燒殺掠奪朱元璋都能忍,唯獨投靠敵軍,朱元璋知道后,將他軟禁,最后郁郁而終。
這時朱文正5歲的兒子懵懂之間知道是朱元璋殺死了他的父親。甚至還對朱元璋說:“是你殺死了我的父親?”或許是朱元璋覺得大事不妙,以防萬一,于是教導朱文正的幼子,說:“等你長大了,我就封你為王。但你一定要勤儉修德,不要和你父親一樣。”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信守承諾的朱元璋,在朱守謙8歲時就已經將他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一個不是朱元璋兒子的藩王。
但朱守謙和他父親一樣,有著偏執的性格,到了桂林的他,不像在南京有馬皇后的管教,就藩桂林,為了滿足自己奢靡的生活,經常出去搶奪百姓財物。一度遭到朱元璋的禁錮,七年后再次出來,發放云南,但朱守謙的舊習依舊未改,朱元璋無奈將他貶居鳳陽,無論到哪,他都是強取豪奪。朱元璋只好將他召回京師,在自己公務結束之后教訓他。
洪武二十五年,31歲的朱守謙死于京師,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謙,死后無謚號,也沒有自己的王陵,是明代十四位靖江王中三位無謚號、無王陵的藩王之一。
(圖片來源于,侵,刪)
多有疏漏 煩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