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皇帝朱元璋,雖為一介賤民,卻逆勢而為,驅逐韃虜,入主中原,開大明近三百年盛世之基業,既是戰爭之神,更是頂級政客,在位三十一年,廟號太祖,葬于南京明孝陵。
建文皇帝朱允炆,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皇長孫身份繼承大統的天子,也是中國統一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親叔叔謀篡成功的君王,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沒有亂在方寸之間,卻輸了全局。在位四年,有臣子追謚為孝愍皇帝,廟號神宗,但沒有得到官方認可。南明時改廟號惠宗,一般稱作惠帝。此前朝代中最出名的兩個惠帝,一個是漢惠帝,一個是晉惠帝,可見朱允炆得此廟號未必是一種尊敬,更多地是基于皇帝的事實和必要的禮儀。
永樂皇帝朱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內能褫奪皇位,外能征辟四方,文能《永樂大典》,武能橫掃北元,守下了太祖傳承的錦繡江山,廟號太宗,葬于十三陵之長陵。明世宗嘉靖皇帝時期,尊朱棣為成祖,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二祖并存的朝代,明太祖和明成祖共享萬世不祧之尊。
洪熙皇帝朱高熾,雖然體胖文弱,卻有王者之勇。靖難之役力拒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守住了北平,也就守住了希望。繼位后開啟了“仁宣之治”的序幕。在位僅僅十月,廟號仁宗,葬于十三陵之獻陵。
宣德皇帝朱瞻基,永樂九年被立為皇太孫,由于深受朱棣喜愛,也算間接助其父朱高熾順利繼承大統,在位十年,廟號宣宗,葬于十三陵之景陵。
正統皇帝朱祁鎮,年少無知,重用宦官,妄圖效仿祖宗馳騁沙場、策馬奔騰。然而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險些葬送大明江山,堂堂天子淪為異族階下囚,后被其弟朱祁鈺尊為太上皇,實際上卻遭禁錮。不可否認,這是一段傳奇的人生,也是一個傳奇的人。
景泰皇帝朱祁鈺,受命于大明國難之際,重用于謙,挽狂瀾于既倒,御敵于國門之外,然而軟禁朱祁鎮,又妄圖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落得慘淡收場,葬于景泰陵,是朱棣之后唯一一個沒有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在位八年,明憲宗時被追認為景皇帝,南明時,加廟號代宗。
天順皇帝朱祁鎮,被軟禁七年后,他從意志消沉到萌生仇恨,從自慚形愧到野心勃勃,一個全新的朱祁鎮東山再起,發動奪門之變,南宮復辟,廢景泰帝,殺于謙,用鮮血增添了他豐富人生的戲劇性,改元天順,直到天順八年駕崩,廟號英宗,葬于十三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