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極靜篤紫玉禪是不老的先生,這是緣于禪的精神總能穿越時空,指導我們當下的生活。
生命是歲月的輪回,這是緣于人被無明所困擾,而無法得到解脫。
禪是透過世俗生活回歸心靈家園的無拘和自在,天然本成,一切具足。
禪者的境界是無我的,有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禪師的風骨是超然的,有如“一朝風月,萬古長空”。
通往禪的心路是灑脫的,因為“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禪是什么?禪是安祥、自在、寧靜、平和的狀態和境界。
禪告訴我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平常心就是道。
禪與生命相約,因為禪要人活得安祥。四祖道信在《信心銘》中說道:“至道無難,唯嫌簡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正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有著太多的“簡擇”和“僧愛”,所以不能“了道”。
人生數十年如過客,如何在當下把握現在,在無常的歲月中,擁有禪者的心境,讓人生再現另一番光景,是我們必須去學習和體會的。
北宗神秀大師寫下的四句禪偈,其實就是應對我等的修心法寶。
“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大師的四句偈頌則是禪的究竟,也是禪的本地風光,本來面目的呈現。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禪就是這樣,指引著我們時時處處都應活在當下里。無論世事如何地紛繁變異,都要以不變之心應萬變,即所謂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方能不被境轉,隨緣度日。
青山本不老,為雪白頭;綠水原無憂,因風皺面。
禪是一種宗教上的體驗,“非關語言文字”。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今天我們在這里坐而論禪,在佛教上叫“口頭禪”或叫“野狐禪”,我們姑且叫作“禪語”或者連禪語都不是。“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宗教因為重在實證,重在實修,所以禪不是技巧,而是要自己去做功夫的。
只有擁有了禪的人生,才能擁有究竟灑脫的人生。
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