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當晚我們收到這篇文章《騰訊沒有夢想》所有人都通宵拜讀,這篇長文是互聯網近五年最全最有預見性的文章
馬化騰回復騰訊沒有夢想
馬化騰也是凌晨二點對這篇文章給出了回復,看了,有批評的蠻好。
《騰訊沒有夢想》是潘亂寫的文章: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他開文就直接指出:騰訊這家公司快二十年了,不僅沒有把戰略眼光放在全球國際化創新上,反而變得越來越功利和短視,他的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
文章從當年的3Q大戰這8年,公司內部缺少了產品開發和創新能力,在搜索/微博/電商/信息流/短視頻/云等核心戰場不斷潰敗,特別指出在社交化戰場中被今日頭條張一鳴的后來者沖擊得無能為力。騰訊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家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但卻不斷的失去核心競爭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并舉例說明:在騰訊的社交領域中面臨頭條和抖音的挑戰時,顯得非常手足無措無法有效應對。
騰訊主戰場不斷遭遇跨界打擊
去年時長增長最猛的就是短視頻。如按產品占據用戶時長來算,未來TOP20 APP榜單里將只有騰訊系和頭條系。但是微視2013年就推-但在2015年3月即成棄子,團隊解散,最終在2017年3月決定關閉,當時抖音日活還不到百萬。騰訊萬萬沒想到去年短視頻會大爆發,抖音這種“算法+短視頻+開放式關系”產品竟然奇襲了他的社交大本營,在騰訊主導了十多年的“熟人通訊+封閉關系”之外打開了一條新路。繼騰訊每年以億級用戶往下掉之后,朋友圈的人均時長也從去年12月開始忽然暴跌。等到騰訊意識到抖音的崛起,馬上就把微視復活,又拿出30億來補貼,但三四個月過去了,抖音日活已經上億,結果騰訊又抄了個一樣的微視,用抖音的方式狙擊抖音,老套路,不在產品上創新,卻不斷的利用自己的資本和原有的流量進行復制,這是核心的沒有夢想之鐵證………精彩!
字節跳動-頭條的日活已經超越阿里、百度,成為僅次于騰訊的,中國第二大日活用戶公司,然而百度和阿里巴巴有自己的核心主戰場,而騰訊的主戰場卻是社交化和數字內容領域,騰訊的微信繼去年以億級數量流失用戶群,又錯失小視頻,內部又被質疑缺少創新能力,怎么能不讓馬化騰失眠,凌晨發回復是多么的痛呀。
騰訊沒有夢想:馬化騰
騰訊內部有二大派而且分歧很大:1、一派認為騰訊戰略要以資本+流量為核心,這就是做投資型公司;2、一派認為應該主張以產品創新為主,開發新業務,比如張小龍。
但騰訊選擇了以資本+流量為核心的投資型,馬化騰曾說“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這其中的伙伴就包括了互聯網黑馬“拼多多”,而拼多多創始人也曾表達:拼多多是騰訊干兒子,所以,當我們看到拼多多創造奇跡時,我們還應該感受到騰訊在的資源正在下滑,騰訊財技很好,自2011年以來,通過這套資本+流量的打法,騰訊公司市值漲了十倍。隱藏在十倍市值增長背后的,是過分關注短期ROI的投行思維。這二年的財富排行榜上升,但是是不是能持久,有沒有未來的戰略優勢呢?這一點與馬云相比顯然要弱了很多。
又提到一件事,當年騰訊曾舉全公司之力打造的卡位產品騰訊微博,向新浪微博開火,騰訊微博的日活高點曾摸到過8700萬,但張小龍明確表示:騰訊微博毫無意義,新浪微博也沒有未來潛力,沒有必要跟隨,張小龍明確表示:用微信社交化干,所以微博的大戰爭就這么結束了,微信的時代來了,新浪微博也被替代了。騰訊在老思維上從來沒有打嬴過新浪微博,但是在新的戰略空間維度上卻間接打敗了新浪微博。而今日的騰訊又遇到了張一鳴,張一鳴的策略與張小龍的策略是一樣的,然后這幾次騰訊并沒有聽取張小龍的建議,張小龍是騰訊這一大群頂級聰明人里的最傻的人。
騰訊的流量能力分布在兩個極端:騰訊和微信,這種純熟人封閉式關系,一旦網絡游戲、視頻和小說,社交化、短視頻、興趣部落被引爆,這種以陌生人的開放式關系領域一旦興起,騰訊將全軍覆沒。
騰訊對流量一直有些迷信,但流量是冷冰冰的詞,不等于用戶,只是一串數字。把用戶視為流量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對用戶的冒犯,而社交化自媒體平臺今日頭條卻是順應了這個需求,智能化的社交化推薦系統,更加符合用戶需求。
騰訊的戰力不斷的被分解,一方面要遏制社交化平臺的新生力量比如今日頭條的發展,而今日頭條已布局國外市場;另一方面要遏制阿里巴巴馬云,這不僅是巨頭大佬間的面子身份的問題,更是戰略業務的對碰比如那些干兒子的命運問題,干兒子惹事,干爹得出手。
馬化騰騰訊和馬云阿里巴巴
為了遏制或鉗制競爭對手的過分逼近,騰訊系跟阿里巴巴系開始了投資的軍備競賽,電商、支付、打車、外賣、單車、云、新零售等領域都是貼身肉搏。
幾年前曾經有人問過馬化騰,騰訊投了這么多家公司里,你最在意哪家?回答是:只要是能夠遏制阿里巴巴的事情我都很感興趣。這一方面是馬化騰本人也相信馬云的戰略眼光,同時也是遏制阿里巴巴的跟隨策略,據說當時投資支持黃錚的拼多多,也是這個意思,現在每個月都要對一次拼多多發展情況,拼多多對淘寶和天貓的影響很大,同時加速與京東劉強東合作,也是在遏制阿里巴巴。
如今騰訊戰投的自我定位就是“最像財務投資人的戰略投資人”卻偏離了自己的航道,比如現在騰訊的投資邊界遠遠大過阿里,但阿里巴巴卻仍然堅持自己的原有航道,堅定自己的戰略方向,馬云好象是一個太極高手一樣,有時往往對這些視而不見,這就是在互聯網大會上,一群以騰訊為核心的大佬聚在一起,而馬云卻好象被孤立,其實是不愿意搭理你們,這種霸氣就是底氣,更多是阿里巴巴的立場和原則。
在之前騰訊一直是集中精力遏制阿里巴巴,然而現在可能要再加上一個遏制頭條。重資重啟微視,就是希望能夠像火山拖住快手一樣拖住抖音,但張小龍不是張一鳴,因為頭條是張一鳴的。
去年包凡對話張一鳴,問到為什么頭條在上半場可以跑出來時,張一鳴說,“當初各個公司都在圍繞一些舊戰場或過渡站場在競爭,沒有往前看。現在看來,應用商店、PC、傳統的搜索引擎業務等都是過渡戰場,他們還是太迷戀舊的戰場或者舊的事物。現在也是一樣,他們倒回來跟頭條競爭,這就可能會影響看新事情的注意力。而頭條早已不是以前的頭條了”7年前百度市值中國第一的時候肯定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掉隊,5年前的WE大會馬化騰還說“巨人倒下時,身上還說暖的”。
《騰訊沒有夢想》馬化騰
騰訊系的產品,每個事業群和產品間不夠團結,必須互相能夠帶來好處,才可能有合作,而且你很難從他們的合作上發現這是同一家公司。
比如騰訊的百萬英雄等到別人被叫停都沒做出來,比如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微信公眾號,公眾平臺,企鵝媒體平臺三個到底什么關系,為什么我已經有了微信公眾號你們騰訊還要再拉我去新的平臺重新注冊再發一遍。騰訊做了非常多反復造輪子的事情,有多少輪子就意味著有多少倍的成本。但更要命的是,在有相關需求的時候,該造出來的輪子沒造出來,或者說因為力量沒有集中于一點,導致造得不夠好,這就會讓公司喪失巨大的時間和機會成本。
微信和王者榮耀國際化的失敗,最能證明騰訊是如何一再錯失時間窗口和浪費機會成本的。當時馬化騰也覺得微信能讓騰訊成為國際公司的產品,批了20億的預算。但最后不止在全球市場沒干過WhatsApp,在東南亞市場都輸給了line,微信并沒有在哪個海外市場獲得成功。騰訊招了非常多的聰明人,聰明人在一起就是畫PPT互相斗嘴,不愿干傻逼事,但是斗嘴是沒啥意義的,而張小龍在騰訊里面就是這群聰明人里的傻氣。
不寬容失敗導致無人愿意再主動出來創新,很少打仗很少打勝仗導致新人缺少磨練沒有機會出頭。于是騰訊這些年一直是老人依賴,人才梯隊始終沒建起來,一碰到硬仗就習慣性挑在騰訊時間最長的人來干。騰訊一直在這么做,它曾經成功過,它就是這么做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