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糖姜湯
主料:姜20克,棗(干)15克
功效:養血,溫經活血。適用于胞宮虛寒、小腹冷痛、量少色黯者。紅糖具有暖宮的作用,同時含有豐富的鐵,是補血佳品,生姜有補中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二藥合用,能補氣養血,溫經活血。
做法:蘋果(400克)去皮,用刀切成月牙狀。把蘋果放入奶鍋里,倒入紅酒沒過蘋果,用中火燉煮15分鐘,關火,蘋果在紅酒中浸泡兩個小時后,即可食用。如果喜歡可以加糖和蜂蜜,可以當作甜點來吃。
功效:活血化淤,對女性生理期肚子痛有療效。
4、玫瑰花茶
干的玫瑰花和茉莉花各一些,用熱水泡當茶喝,每天堅持。玫瑰花(蕾)性溫味甘苦,有理氣解毒,和血散閼之功效。而茉莉花泡茶可以起到提神、安定情緒的作用。
5、加蜂蜜的牛奶
牛奶含鉀多,能緩和情緒、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及減少經期失血量;蜂蜜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大腦中樞神經具有鎮靜作用,能調節心理,減輕壓力。
6、山楂
取新鮮山楂加水用文火熬至爛熟時加紅糖,至稀糊狀即可。經前3~5天開始服用,早晚各食30毫升,直至經后3天停止服用,連服3個療程即可見效。
7、艾條
痛經時點燃一支艾條,在疼痛部位(下腹部子宮處)以及后背腰骶處的上方平面順時針回旋熏灸,以10分鐘為宜,可以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以及部分治本的作用。
功效:益氣養血。適用于氣血虛弱型痛經。
9、山楂紅棗湯
組成:山楂50克,生姜15克,紅棗15枚。
用法: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行氣導滯。適用于痛經。
10、炒山楂
功效:活血化瘀,收斂鎮痛,補中益氣。適用于氣血虛弱型痛經。
11、處方:當歸15克,白芍、牛膝、黨參、桂枝、甘草各10克,川芎、丹皮各6克,吳茱萸4克。
用法:藥研細末,經前7天每服3克,日3次,經凈后停服。1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 療效:服藥2療程,治愈率達100%
12、處方:益母草(包煎)、紅糖各30克
用法:加水(300毫升)武火煎10分鐘,分2次服,日1劑。
療效:服藥1周,有效率達90%
13、治氣滯血瘀性痛經
處方:丹參9克,當歸7克,生蒲黃、烏藥各6克,五靈脂、香附、白芍、桃仁各5克,川芎3.5克,肉桂3克。
[偏方用藥]:雞血滕30克,茄子根15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行血通經。
[主治]:用治痛經。
15、山楂、當歸湯治療痛經
[偏方用藥]:山楂30克,當歸片15克,紅糖50毫升。
[制作用法]: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兩次混合,去渣,下紅糖,繼續煎至糖溶。分2次服,連服7天。
[功效]:活血行氣。
[主治]:適用于氣滯血淤,寒濕凝滯型痛經,月經量少,色暗紫,或有淤塊。
16、玫瑰花茶 玫瑰花15克,沸水沖泡代茶。功效:理氣解郁,活血散瘀,適用于經期脹痛者。
17、姜棗茶 生姜3片,大棗5枚(打碎),以沸水沖泡代茶飲用。功效:散寒止痛,適用于經行冷痛者。
18、當歸茶 當歸6克,川芎2克,沸水沖泡代茶。功效:補血活血,適用于經痛綿綿、體質虛弱者。
19、金蕎麥根湯 金蕎麥根50克,于月經來潮前3~5天煎服,每劑煎約500毫升,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2劑。2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適用于原發性痛經。
20、當歸元胡丸 制香附、當歸各15克,元胡10克,肉桂6克。在月經來前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也可研末煉蜜為丸,每丸10克,每次服1~2丸,1日3次,連服數日。
21、白芥子末敷貼 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臍上以醫用膠布固定;用熱水袋熨,每日3次,每次30分鐘。可以在月經來潮前2天開始使用,連用3次即可。下次月經來潮前如法用藥,連用3個月經周期。一般用藥2小時可以止痛,提前用藥可預防疼痛發生。
活血散淤湯治療痛經
組成: 當歸尾 川芎 赤芍 蘇木 丹皮 官桂 延胡索 烏藥 劉寄奴 生地 各適量
主治:痛經屬血淤者
用法: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破血行氣,止痛
組成:當歸9克 赤芍15克 川芎6克 柴胡6克 丹皮9克 香附15克 延胡索6克 白芥子6克
郁金9克 蒲黃10克 五靈脂15克 甘草6克 夏枯草15克 皂刺9克 九香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天津中醫學院王敏之副教授驗方
組成:當歸10克 川芎10克 赤芍12克 大地生12克 紅藤30克 敗醬草20克 金鈴子10克
炒五靈脂12克 灸乳香.沒藥各5克
25、香桃止痛湯
主治:各型嚴重痛經
組成:香附.桃仁.元胡.干姜.生蒲黃.赤芍.陳皮各9克,當歸.白芍各12克,川芎.肉桂.小茴香.灸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原發性痛經者,月經來潮前每日服1劑,連服3劑,若月經未至,則加服1~2劑,一般需連用3個月經周期
26、理氣溫經湯
主治:臨經腹痛較劇,腰酸,經來量少不暢,夾有紫紅血塊,脈沉細帶弦,舌苔薄白
組成:陳艾6克.制香附9克.當歸6克.續斷9克.白芍6克.熟地9克.煨木香4.5克.臺烏藥6克
川楝子9克.黃芪9克.肉桂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溫經理氣
全國著名婦科專家朱小南驗方
蘇木9克.失笑散15克
用法:每于經來前3天即開始服用,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活血化淤
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教授王大增驗方
28、消痛方
主治:痛經
組成:柴胡.郁金.香附.川楝.元胡.蒲黃.五靈脂.當歸.白芍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舒肝理氣,活血止痛
全國名老中醫陳雨蒼教授驗方
29、止痛快
主治:痛經
組成:當歸.益母草各15克.川芎6克,細辛5克.丹參20克,白芍.澤蘭.元胡.川藥.白芷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經前1周開始服用,服6劑為1個療程,連服3個月經周期
用絲瓜筋一次一兩,燒一碗湯服下,一日兩次,7天痊愈。
30、丹參、延胡索各30克,牛膝、紅花、郁金各15克,白酒半公斤。將生丹參、延胡索、牛膝、紅花、郁金倒人瓶中,用白酒浸泡加蓋,密封半個月。每隔3天,用力搖動藥酒瓶1次,每次約搖3分鐘。行經前兩天開始飲服,每日3次,每次1-2匙,至經血干凈時停飲。連服4個經期為I療程。
本方適用于氣滯血瘀之痛經。
31、阿膠、杜仲各15克,陳艾10克,凈子雞1只(約500克),生姜6克。將杜仲、陳艾與雞入砂鍋中同燉,將熟時加人生姜, 燉20分鐘,加鹽調味每次用熱湯烊化阿膠5克,日3次,飲湯食肉。
本方適用于寒混凝滯之痛經。
34、山楂30克,向日葵籽15克,紅糖30克。先將山楂、向日葵籽一齊放在鍋內炒,以葵花籽炒香熟為度。再加水,熬成濃汁后,將紅糖放入熬化即成。每次于經前1-2天,連服 2-3劑,正痛時亦可服用。本方適用于血瘀為主的痛經。
35、荔枝核、香附、黃酒各30克。將荔枝核、香附研成細末,混合成裝入瓷瓶密封保存,每個痛經發生之前一天開始服用,每次服6克,以黃酒適量調服,1日3次。
本方適用于以氣滯為主的實證痛經。
36、母雞1只,當歸30克,醪糟汁60克。將雞去毛并內臟洗凈,當歸洗去浮灰;把雞放人砂鍋內,同時加水、醪糟汁、當歸、姜、蔥、鹽、蓋嚴鍋口,先在旺火上燒開,再用小火燉3小時,出鍋時撒胡椒面,佐餐食。本方適用于氣血不足所致之痛經。
37、猴頭菌100克,凈母雞750克,黃芪30克,黨參15 克,大棗10克,調料適量。將猴頭菌溫水發脹后洗凈,除苦味,切2厘米厚片待用;凈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人罐內,加姜片、蔥、紹酒、清湯適量,上放猴頭 菌片,浸軟洗凈之黃芪、黨參、大棗,以濕棉紙封好罐口,上籠蒸爛,揀去姜、蔥,將湯潷出,扣人盤中擺好,將潷出的雞湯倒人砂鍋,燒開后入料酒、味精、鹽各 適量,用玉米、淀粉勾汁,澆在雞上。本方適用于氣血雙虛所致之痛經。
38、川芎6-9克,丹參12克,雞蛋2只。將川芎、丹 參、雞蛋加水同煮,雞蛋熟后去殼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飲湯。本方適用于肝腎虛損之痛經。
39、雞蛋2個,元胡20克, 益母草50克。3物加水同煮,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食蛋飲湯,于經前開始,日服1次,連服5-7天。本方適用于陽虛內寒之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