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后臺有人問,說她家寶寶出生10天了,從昨天開始發現小臉有點發黃,要不要緊?跟她解釋了這很可能是生理性的,不用太擔心,先去醫院測下黃疸指數再看。
黃大夫:很多新手爸媽在開開心心帶著寶寶回家時,并沒想到寶寶會有黃疸問題,這個措手不及的黃疸怪會搞得新手爸媽十分緊張。其實,足月兒百分之六十左右都會得黃疸,早產兒的發病率就更高,在百分之八十,這跟新生兒的生理特征有關系。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新生兒為什么會出現黃疸?
一是膽紅素生成多
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于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過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引起的膽紅素增多。
在剛出生的7天內,寶寶產生膽紅素的潛力比較大,自身產生的膽紅素也多。
二是肝功能不成熟
肝細胞內某些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對膽紅素攝取不足,因此結合和排泄膽紅素功能還不完善,容易造成體內膽紅素高。
三是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
以上幾點決定了,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遠不及成人,膽紅素生成的多而排出的少,所以就容易出現黃疸。
新生兒黃疸一般出現在什么時候?
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現黃疸,首先表現為面部皮膚發黃,繼而寶寶的軀干、鞏膜亦會出現黃染,直到第6日左右膚色會恢復正常。因此,3-7天是家長最重要的觀察期。
新生兒黃疸要緊嗎?出現黃疸怎么辦?
新生兒黃疸最常見的是生理性黃疸,寶寶雖然看著也很“黃”,但是精神狀況沒有影響,能吃能睡,生理性黃疸一般7-10天自然消退,有極少部分早產兒寶寶可持續3-4周。
還有一種是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中存在某些物質會抑制肝細胞,致使血中的膽紅素不能順利轉換和排泄,使寶寶出現黃疸。
一般在寶寶出生兩周后開始明顯,持續一個月左右。而寶寶也是精神良好,小便不黃,體重正常增長,在停止吃奶一段時間后即可恢復,而且這種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并無影響,后期可以繼續進行母乳喂養。
除去以上兩種情況,還有一種是病理性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后24小時內就會出現,并且黃疸程度較為嚴重,持續時間較長,或者暫時消退后又會復現黃疸。
通常情況下,生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家長不用太擔心,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測下黃疸指數,在醫生指導下每天給寶寶喝溫開水,增加寶寶的排尿;在陽光不是很曬的時候,曬曬太陽,盡量多地曬到寶寶的皮膚,也有助黃疸的消退。
病理性黃疸長在出生后24小時內,這時候基本都在住院觀察期,可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