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睡覺磨牙,是不是缺鈣了呀,我要給他補點鈣了?!?/p>
“我家指甲上有小白點,是不是缺什么了呀?”
“我家這個小丫頭嘴唇發白,我真擔心她會不會缺鐵?。 ?/p>
“我家最近食欲不好,葡萄糖酸鋅要補起來了?!?/p>
眾所周知,微量元素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當遇到孩子有一點點問題時,家長也是毫不猶豫的懷疑寶寶缺這個了,缺哪個了。喜芽孕育的黃大夫提醒大家:警惕孩子身體的異常狀況是好事,但磨牙、食欲差等癥狀與微量元素是否缺乏沒有必然聯系,所謂的微量元素檢測更是不能盲目相信。
2013年,原國家衛計委在《關于規范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的通知》中指出,“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為什么要給兒童微量元素監測降降溫?
1、監測方式的可靠性不強,受采集方式影響較大,且只能反映采樣時的營養狀況,不能反映一段時間內的。
2、各種微量元素在身體內儲存的主要部位有區別,僅通過頭發或血液不能反映身體的整體情況,自然也就無法作為是否缺乏的標準了。
微量元素檢測不可靠,那要如何判斷是否缺乏微量元素呢?
家長可通過孩子的一些表現來做初步判斷:
比如孩子經常磨牙,又伴隨著枕禿,夜汗較多等,可能是缺鈣引起的;
孩子的口唇、眼瞼等粘膜部位比較蒼白,可能與缺鐵有關,可結合血常規中的血紅蛋白判斷;
孩子出現食欲不振,異食癖(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頭發長得慢,指甲出現白斑,多動等癥狀時,很可能與缺鋅有關。
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可以適量補充微量元素,若補充一段時間后,沒有明顯改善,及時就醫進行更詳盡的檢查。
有的家長認為,補充微量元素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其實并不然。
均衡飲食能保證孩子所需的微量元素,過量補充小心適得其反
微量元素雖然是不可缺少的,但需求量非常低,若盲目補充,累加到一定量反而會引起一些毒性反應。如補鋅過多會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碘過量可以引起中毒及發育不良。
補得多不一定吸收得多,人體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
像鈣、鐵、鋅等這些人體必需的元素在腸道吸收中存在競爭關系,鋅補多了影響鐵的吸收,鈣補多了干擾鋅、鐵的吸收。無論哪種元素補得太多,會影響其他元素的吸收,從而影響體內元素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