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 適才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
全文共2376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隨著紡織機械的發展和技術進步,織物組織結構越來越復雜。但無論織物如何變化,其組織結構都是從原組織演變而來的。平紋組織、斜紋組織和緞紋組織是最常見的三種組織結構,因而也被稱作織物的原組織。
織物的組織結構不同,在染整加工中的基本性質也有所差別。比如說,平紋織物布面光滑平整,厚度和強力適中,手感細膩柔軟,宜作春夏面料。斜紋織物比較厚重,強力較高,宜于磨毛加工,懸垂性較好,適合作秋冬面料。通常,染整加工以后,斜紋織物的縮率大于平紋織物的縮率。緞紋組織中構成組織的浮線更長,所以織物的柔順性更明顯,光澤突出,厚度既可厚重又可輕薄,適合做女裝。實際上,組織結構不同,也可以作為紡織品分類的主要依據。
而無論是哪種織物,按生產織物所用纖維和紗線中種類進行分類是其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因此,無論是坯布還是成品布在標簽中通常都需注明其經緯原料構成、門幅和經緯密度三個主要方面,即織物的組織規格。
來源 |紡織染整跟單實務
1紗線規格
紡織行業因加工對象不同可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一部分是紡,另一部分是織。紡的主要目的是紡紗,而織的主要目的是織造。紡紗所用的原料是各種短纖維,織造用的主要原料則是經紡紗而成的紗線。嚴格地說,按照紗線的股數給織造紗線分類,單股的織造原料是紗,雙股或多股的織造原料就是線。
紗線是大部分織造原料的總稱。無論是棉紗,還是滌綸紗,都有不同的規格,紗線的規格主要是按照紗線的粗細程度來劃分的。化學合成纖維大多以長絲的面目出現在各種紡織品中,有的長絲的長度可達數萬米。無論是短纖紡制的紗線,還是合成纖維的長絲,其粗細程度統稱為纖度,目前采用的國際統一單位是特克斯(tex)。
最早表示棉紗粗細程度的單位是英支,其基本定義為:每磅(lb)的紗線,若其長度剛好為840碼,則該紗線的粗細程度剛好為1s(支)。若紗線的長度剛好為840碼的2倍,則該紗線的粗細程度就為2s。換句話說,質量為1lb的紗線,其長度為840碼的倍數,就是該紗線的支數。
顯然,紗線的支數越大,紗線越細。那么單位長度的1s的紗線,其質量究竟有多少呢?依據上面的定義計算如下。
因每碼的長度為0.9144m,所以840碼的米數為:
840碼×0.9144m/碼=768.096m
1lb質量折合成453.59g,所以單位米數上1支紗線的質量為:
453.59g÷768.096m=0.59054g/m
化學合成纖維的長絲規格是如何確定的呢?長絲最早使用的纖度單位是旦尼爾,其定義為:若9000m的長絲其質量為1g,則該長絲的纖度為1旦尼爾,記作1D。若9000m長絲其質量為150g,則該長絲的纖度就為150D。
隨著國際單位制的發展,旦尼爾這個纖度單位逐漸被廢除,取而代之的單位就是特克斯(tex),可簡稱特。其定義為:若1000m長絲其質量為1g,則該長絲的纖度就是1特克斯,記作1tex。由于特克斯的單位過大,使用起來不方便,所以人們經常用十分之一特克斯來表示長絲的纖度。正如1米的十分之一被記作1分米一樣,十分之一特克斯也被記作1分特克斯,通常被記為1dtex,分特克斯也可簡稱分特。
換句話說,若10000m長絲其質量為1g,則該長絲的纖度被記作1dtex,纖度為1特的長絲其單位米數的質量為:
1g÷1000m=0.001g/m
由上述定義可導出旦尼爾與分特之間的換算關系,即
1D≈1.1dtex
特克斯是目前最常用的纖維纖度單位,而分特克斯則是最常用的纖維纖度導出單位。所以把短纖維紡成的紗線支數換算成特克斯或分特,勢在必行。通過前面有關計算已知,單位米數的1支紗線的質量為0.59054g/m,單位米數1特克斯長絲的質量為0.001g/m,那么,1s紗線的特克斯數值應為:
0.59054g/m÷0.001g/m=590.54tex
10s紗線的特克斯數值就為59tex或590dtex,32s紗線的特克斯數值為:
590.54tex÷32=18.45tex
18.45tex=184.5dtex
通常紗線規格多用特克斯表示,較少用分特克斯。按照原料的粗細程度,在實際應用中也經常把常用纖維原料分成低特、中特和高特三種類型。表示纖維纖度的高、中、低三種分類方法沒有絕對的劃分標準,通常人們把20~30tex之間的纖維叫做中特纖維,低于20tex的叫做低特纖維,高于30tex的叫做高特纖維。
2紗線組織規格
織物的規格通常在產品標簽中注明。無論是坯布還是成品,織物的規格包括經緯原料構成、門幅和經緯密度三個主要方面。以傳統的表述方法來表達棉織物坯布規格時,常出現如下表達式:
[(32s×32s)/110×76]×60/62″
式中,小括號內的32s×32s表示該織物的經紗和緯紗都是32支的單股棉紗;方括號內分母上的110×76則表示該織物每英寸內經紗有110根,緯紗有76根。每英寸內含有的紗線數量越大,織物的密度就越高。最后的60/62″則表示該坯布的門幅是60~62in之間。
目前織物規格的正確表達依靠的是國際單位制。在國際單位中,門幅的表達用厘米,密度用每10cm之內所具有的紗線根數來表示,紗線的粗細用特克斯來表示。因為每英寸等于2.54cm,所以60~62in折合152.4~157.5cm。則上述全棉織物規格的表達式為:
[(184.5dtex×184.5dtex)/433根/10cm×299根/10cm]×152.4cm/157.5cm
雖然上述表示方法看起來有些陌生,而且在日常跟單中也很少看見這樣的表達方式,但是若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就會逐漸熟悉這樣的表達方式。傳統的滌綸長絲織物坯布規格的表達方式如下:
300D×300D/80×68/57/58″
上式為300旦全滌平紋箱包布的成品規格,門幅為145~147cm之間,經密為每10cm 315根紗,緯密為每10cm 268根紗。經緯原料全部是333dtex的滌綸長絲。有時織物的原料相對復雜一些,比如說全滌緯向彈力織物的成品規格為:
P200D×(P150D+Sp40D)/108×72/57/58″
織物的經紗為222dtex的滌綸長絲,緯紗為165dtex的滌綸長絲包覆44dtex的氨綸,經密每10cm 425根紗線,緯密每10cm 283根紗線。織物成品門幅為145~147cm之間。混紡雙向彈力織物的規格一般可用如下方式表述:
(T/R65/35 40s/2+Sp40D)×(T/R65/35 40s/2+Sp40D)/96×66/57/58″
上式中經紗和緯紗都是147.5dtex的滌黏短纖65/35混紡雙股氨綸包覆紗。產品為經緯雙彈織物,經密每10cm 378根紗,緯密每10cm 260根紗。成品門幅為145~147cm之間。
在描述紡織品具體規格時,不僅需要描述織物的原料構成、經緯密度、門幅和克重,還必須描述各組分纖維的百分比含量。至于織物組織結構的描述,因原組織相對簡單,而復雜組織又無法描述,所以在描述織物規格時,關于組織結構的描述可以省略。當然在紡織品貿易過程中進行書面交流時,也可以對簡單組織進行描述,如平紋織物、兩上一下左斜紋、四上一下緞紋等等。在向國內外客戶推薦新產品樣品時,可用小標簽描述織物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