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錢道德綁架
賺錢既不偉大,也不下作,賺錢的根本是為了善生,既不是為了名利外欲,也不是為了自我炫耀。對賺錢持以貶低的態(tài)度,證明了一個人的自卑與無德;對賺錢持以艷羨的態(tài)度,證明了一個人的迷茫與無道。就像農(nóng)民種地,有形的糧食,教室教書,無形的知識,商人經(jīng)商,有無相生的服務(wù),等等,生存不易,方式不同,物得其宜,人得其所,不貪不藏,不執(zhí)不妄,善生而已,善融為用,善生善融,天下太平。
商業(yè)起源,河南商丘,商祖王亥,以物易物,價值交換,生存所需,商業(yè)本質(zhì),非錢非貪,價值交換,商之根本,為求善生。多貨多亡,商祖被害,多錢多禍,人欲不平。
留財留紈绔,留權(quán)留禍害。
留下道德經(jīng),子孫安泰平。
老子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切痛苦、戰(zhàn)爭的根源來自于可欲,可欲分自我內(nèi)欲和名利外欲,都是非本性本能之有欲,一定要分清本能有欲與過多貪欲的區(qū)別,日食三餐,夜眠一間,本性善生,性欲繁衍,本性本能。你不能說老虎吃肉是無道德的,反而會利于生態(tài)平衡,虎不貪食,善生而已。可見人偽的叢林法則不是真正的自然法則,食肉動物大多時疲于奔命,忍饑挨餓,反而是食草動物,順應(yīng)道德,天道無親,善利不害,從不吝嗇,水美草肥,遍地可得。
本性有欲,善生而已,本能順道,善融而已。只有人會超出本性有欲范圍,貪欲可欲,貪多一點食欲會得糖尿病,執(zhí)迷外物,終生不救;貪多一點色欲會身家俱疲,迷惑外欲,孤寡無親;貪多一點物欲會爆發(fā)戰(zhàn)爭,失道寡助,不得其死;貪多一點名欲,福禍無常,成敗不定,名利場就是生死場,遠(yuǎn)之生,近則爭,臺子小,庸人多,擠去來,終為空……
酒色財氣,貪嗔癡怨,遠(yuǎn)離本性,向死而行。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慈儉不爭,神仙壽長。
凡是都要以道德為根本標(biāo)準(zhǔn),否則就會陷入人云亦云、人偽之偽的道德陷阱。須知:道德非品德,人為非真為。道勢周行如輪,善融于萬物,德性無善無惡,善生于天地。人道法道,善生善融,生生不息,周行不殆。
何為道德?道不是人道之道路,德不是人偽之品德,道是天地之本源,德是萬物之根本,道是宇宙運行之規(guī)律,德是萬物之本性,道是德之體,德是道之分,循道而行是為德,尊道貴德是為和。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萬物自化,物物公平,人人平等,各得其所,和諧自然,生態(tài)平衡,善生善融,道德社會,人間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