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那天跟小侄女聊天,說起我上學時候的事兒,那個時候念到小學三年級村里就沒有小學了,要走十多里路去外村上學,中午放學回來吃飯,吃完飯又匆匆去上學,每天要走四個來回。
小侄女說:那多累呀!
是挺累的,不像現在的孩子,上學、放學都有家長接送,不過大環境也不同,現在路上車輛多,讓孩子單獨去上學也不放心。
對孩子照顧細致點挺好的,最怕的就是寵壞了孩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像我們小時候,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好的,才能穿新衣服,有很多家長都抱著這樣的想法:小時候吃了很多苦,想吃的、想穿的都得不到,所以一定要對孩子好一些。有的家長對孩子寵溺過頭就慣壞了孩子。
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表現,則說明孩子被慣壞了,超過7歲再想改正就很難了。
快點寫作業,別看電視了!
那我寫作業你得帶我逛商場!
我要買玩具槍!
家里已經有很多了,而且這個槍已經買過了,別買了!
不行,那你得給我買個溜溜球!
遇到這類孩子是不是很生氣?總覺得在被孩子牽著鼻子走,讓他寫作業,他要跟你談條件,不讓做什么事兒,還是要談條件。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做家長的也要反思,是不是經常講條件來約束孩子,比如允許孩子考試進步給孩子買獎品,如果幫媽媽做家務就可以得到獎勵,你經常跟孩子談條件,那么孩子就學會了,其實孩子寫作業,孩子幫做家務都是應當應分的,你越是獎勵,孩子越是學得快,慢慢就更難管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