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敲黑板(ID:qiaoheiban8)
文 | 黃天然 王安憶
總有人認為,特斯拉會殺死中國造車新勢力。
去年Model 3降到25萬以下,開始在銷量榜上屠榜,很多人就以為造車新勢力要涼,就連理想創始人李想自己,都說這叫滅頂之災。
可是到了今年,Model Y降價上市,雖然還有造車新勢力要涼的聲音,但造車新勢力自己卻淡定了,紛紛表示情緒穩定。
蔚來李斌說,特斯拉既是對手也是隊友,大家可以聯手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做大。
威馬說他們巴不得特斯拉越賣越多,一起把市場蛋糕做大。
銷量數據已經證明,特斯拉不斷刷新銷售新紀錄的同時,頭部造車新勢力也迎來了高光時刻,而純電動汽車的蛋糕,也確實越做越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賣出了10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同比增長20%。
電動汽車品牌的集體狂歡
特斯拉沒有殺死造車新勢力。
2020年,Model 3在國內累計銷量為137459輛,穩居新能源汽車銷冠。
中國市場強勢爆發,幫助特斯拉將全球銷量從36.6萬輛提升到50萬輛,特斯拉的市值也因此坐上了火箭。
然而,Model 3銷量一家獨大,并沒有壓制同一戰場的造車新勢力。
去年12月,頭部造車新勢力也全部打破了單月銷量記錄,2020年度同比增長數據也十分可觀:
蔚來,全年累計交付43728輛,同比增長112.6%,12月交付新車7007輛,創歷史新高;
理想,全年累計交付32624輛,同比增長529.6%,12月交付新車6126輛,創歷史新高;
小鵬,全年累計交付27041輛,同比增長112%,12月交付新車5700臺,創歷史新高。
威馬增勢沒這么猛,全年累計交付同樣達到了22495輛。
就連一些腰部造車新勢力,比如哪吒(全年累計交付15091輛)和零跑汽車(全年累計交付11391臺),也在2020年成功躋身“萬輛俱樂部”。
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超過了四家頭部造車新勢力之和,但是造車新勢力不僅沒倒下,反而越活越滋潤。
這是因為,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的競爭,并不是存量市場的零和博弈,而是增量市場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高端電動汽車走入千家萬戶
中汽協數據顯示,在補貼政策的刺激下,中國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從2014年開始猛增。
2015年,銷量為14.7萬輛;2016年為25.7萬輛,2017年為46.8萬輛;2018年為78.8萬輛。
2019年,隨著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產銷負增長,但是純電動乘用車銷量依舊同比增長5.8%,達到83.4萬輛。
2020年,我國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售100萬輛,僅12月,就賣出了18.9萬輛。
甚至,同比增長20%的銷量數字,還不足以反映電動汽車市場的真實增量。
前幾年電動汽車暢銷榜TOP3,多為北汽、眾泰和知豆,補貼后平均銷售單價只有7萬元左右。
到了2020年,特斯拉新車平均銷售單價超過25萬元,蔚來超過40萬,理想超過32.8萬,不僅賣得多,而且賣得貴。
別看特斯拉和3家頭部造車新勢力,去年銷量加在一起還不到25萬輛,但擱在往年,銷售額能抵100萬輛北汽、眾泰和知豆。
新車平均銷售單價大幅上揚,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放下成見,選擇擁抱智能電動汽車這一新生物種,電動汽車市場正迅速從B端用戶轉向個人用戶。
2019年,中國將近90%的新能源汽車,其實賣到了B端出行市場。
比如純電動汽車銷冠北汽新能源EU,當年銷量超過11萬輛,但幾乎全部投放到了出租車、網約車等B端市場。
高度依賴B端市場,也讓北汽新能源在去年付出代價,疫情導致B端市場需求大跌之后,北汽新能源1-11月累計新車銷量只有2.49萬輛,同比下滑78.18%。
仍有一些電動汽車主打B端市場,比如北京市場上的北汽EU和比亞迪秦EV,上海的榮威Ei5,廣州和深圳的廣汽埃安AION S和軒逸純電等等。
但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城市,產權歸屬全部以個人用戶居多。
2020年10月,北京總共賣出11712輛新能源車,96.3%是純電動汽車,84.1%買家為個人用戶,而當月深圳個人用戶比例也達到了81.9%。
特斯拉引導消費者關注電動汽車
從完全抗拒到試著了解,從深入了解再到最終下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電動汽車。
一方面,電動汽車本身的產品力確實進步了。
同樣花7萬塊錢,幾年前只能買輛續航160公里的北汽新能源EC,現在卻可以買到一輛歐拉黑貓2021款豪華型,351公里的續航里程翻了一倍,還多出了六氣囊、車身穩定系統和主動剎車。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品牌號召力太強了。
去年1-11月,Model 3有96.3%的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其中僅北上廣深4座一線城市,幾乎就占了一半銷量(49.4%)。
這些一二線城市,大都限牌限行。那些手握二三十萬購車預算的消費者,過去大都患有選擇困難癥:
用寶馬3系的錢買輛豐田凱美瑞?不甘心。
用寶馬5系的錢去買輛寶馬3系?太肉痛。
這塊鐵皮賣得越貴,消費者就越不甘心越是肉痛,索性再等等,于是市場積攢了大量消費需求。
等到Model 3一出來,很多人發現選擇困難癥治好了。
論名氣,特斯拉曝光率不輸BBA;論性能,Model 3綠燈起步秒殺BBA;論智能,Model 3甩BBA幾條街;論價格,至少比BBA省出一個購置稅和一塊牌照錢。
也有人介意Model 3內飾簡單、做工太差,但特斯拉象征著潮、科技、創新、有腔調,能為車主帶來各種加成屬性,開輛Model 3出門,不比BBA掉價,反而挺有范兒。
這些被Model 3勾起興趣的人,也許并沒有多少是真正的極客,但確實許多人接觸完特斯拉才知道,今天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早就普遍超過了四五百公里,甚至在向一千公里進發。
作為電動汽車的一面旗幟,特斯拉引領著消費者去接受、關注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發揮了顯著的“鯰魚效應”。
造車新勢力形成差異化競爭
當然,也有不少人被特斯拉勾起興趣,真正開始研究電動汽車時,才發現自己需要的并不是一輛特斯拉。
有人想要一輛SUV,可是2020年國產特斯拉還沒有SUV。
有人追求豪華內飾,但Model 3內飾簡單到只剩一塊中控屏,很多Model 3車主買完車還念念不忘加裝一個儀表盤,以至于淘寶上誕生了一門新生意。
有人在意做工配置,但特斯拉品控堪稱電動汽車界Prada,沒點小毛病就不正宗,跑高速天窗飛走可能需要中500萬的運氣,但車頂漏水喇叭生銹的概率,卻跟中5塊錢的小獎差不多。
特斯拉在洗車時,水從車窗外飆入車內
有人期待海底撈式的服務,但特斯拉400服務電話出名難打,微信服務平臺回復通篇套話,就連車主都忍不住吐槽“售前都這樣,你還指望售后?”
還有人擔心電動汽車不保值,偏偏Model 3價格一降再降,車主以為買了輛BBA,最后卻跌成了豐田大眾。
特斯拉滿足不了的需求,恰好被造車新勢力分流了,看完Model 3轉頭買了蔚來小鵬的大有人在。
蔚來說特斯拉亦敵亦友,至少在現階段,特斯拉的知名度,對其他電動汽車品牌帶來的幫助大于威脅。
被搶走市場的是BBA
特斯拉殺不死造車新勢力,但越來越高端化的電動汽車,卻在聯手搶占BBA燃油汽車的傳統市場。
2020年,BBA在華銷量同創歷史新高,但在二三十萬的價格區間,傳統豪華品牌的統治力正在下降。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奧迪A4L銷量同比2019年下降20%,奔馳C級同比下降5%,更大的沃爾沃S90,價格剛好也在這一區間,銷量同比下降19.6%。
放眼全世界,其實都差不多。
在美國,Model 3一擺脫產能瓶頸,就開始吊打BBA,2019年靠一個車型的銷量,就力壓任何一個豪華品牌全部轎車銷量之和。
在歐洲,從2019年2月開始,Model 3銷量也超過了寶馬3系、奔馳C級和奧迪A4。
在Model 3的窮追猛打之下,BBA都加快了電氣化的步伐:
戴姆勒宣布將在2025年前投入超過700億歐元,用于戴姆勒·奔馳品牌的電氣化和數字化,并在2025年實現25%以上銷量為純電動車型;
寶馬宣布將在2025年前投入300億歐元,全力推動電氣化技術研發,并在2023年底全球提供25款新能源車型,其中一半為純電動車型;
奧迪宣布將在2025年的電動汽車預算增加至350億歐元,以在2025年將電動化車型提升到30款,其中20款為純電動車型。
智能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一條超級賽道,這條賽道很寬,寬到特斯拉也沒有能力一家獨占。
造車新勢力們,只要做好差異化競爭,就能贏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甚至造車新勢力自身還在不斷壯大,不斷有新玩家入局。
比如1月13日連發兩款新車的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和蔚來ET7一樣,智己汽車續航里程也達到了1000公里,電池號稱永不自燃、20萬公里零衰減,還支持11kW大功率無線充電,還擁有L4級自動駕駛能力……
可以預見,傳統燃油汽車,將以更快的速度被徹底顛覆。
關注敲黑板,這里有一把洞見未來的鑰匙,賦予你觀察全球互聯網科技新聞的獨特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