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中,67歲的劉曉慶和53歲的茹萍時隔24年后,再度同框出演“武則天”和“上官婉兒”。
節目中的武則天已經是滿頭銀發、年已八十的老嫗,就連有“巾幗宰相”之稱的上官婉兒,也已經年至不惑。
即便登基為帝,成了大周的最高統治者,被無數人呼之為“萬歲”,也抵擋不住歲月流年的侵蝕。曾經“腰挪柳枝擺,手指蘭花垂”的“武媚”,也會因為嫉妒他人的年輕,而變得陰晴難測。
生活中“不服老、不認老”的劉曉慶,上了舞臺成了“武則天”,所演繹的也依舊是“不愿老”,為此要“御駕親征,討伐時間”。
不管劉曉慶身上因“丫頭教”有多少爭議,但她與角色的融合,以及極強的舞臺表現力,仍舊讓她自帶光芒,彈幕中的“慶皇”以及臺下嘉賓們的驚嘆聲,足以說明這一點。
而當年陪伴在“武則天”身邊,明明身負滅門血仇,卻因為懂了武則天、敬了武則天,放棄仇恨甘愿為她做臂膀的“上官婉兒”,也已經不是當初眉目明媚的模樣,但豐潤的面龐、略顯富態的身材,卻契合了人物已經40歲的年齡設定,也與大唐欣賞的豐腴美一致。
不過十來分鐘的演出中,劉曉慶固然光芒四射,茹萍卻也將上官婉兒對于武則天的敬、怕,以及曾經的仇恨與掙扎,細致而全面的體現了出來。
這段“武則天”,將演技、情懷盡皆囊括在內。
但這篇文,我想說的還是茹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和風熏,楊柳青”……在古人的詩詞中,被譽為“人間天堂”的杭州美得繾綣溫柔、風情萬種。
1966年,茹萍就出生在這座美麗的城市。
江南水鄉的靈秀、楊柳春風的溫婉、荷花映日金桂飄香的秀麗,集合成了這個江南女孩的美。
家里有三個女孩,茹萍是老大。
她原本的人生,與演藝圈并不沾邊。高中畢業后,17歲的茹萍進入了杭州工商系統。但仿佛已經被定好的人生,卻偏向了另外一個方向。
我們不知道茹萍對于表演的興趣來自哪里,只知道她后來參加了杭州話劇團業余培訓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18歲的茹萍成了杭州市話劇團的一名演員。
就是這時,她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位伯樂——西安電影制片廠的導演翁路明。
翁路明對這個秀麗、溫婉的女孩子很有好感,覺得她很有表演才能,于是將她推薦給了自己的丈夫騰文驥。
然后,有了《海灘》中那個參加同事聚會的女職工。
一個不起眼的龍套,卻是茹萍演藝之路上第一個角色。雖然如同沁入大海的一滴水般毫無影響,但對于茹萍本人來說卻是意義非凡。
不久后,茹萍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以后,陸續有了《湘西剿匪記》、《山雀兒》,以及87版《聊齋》中的《竇女》。
茹萍眉目秀麗、氣質溫雅,美得沒有絲毫攻擊力,像嬌花、如軟玉,一雙波光瀲滟的眸子里,又帶著幾分少女不諳世事的純真。
就像那個“端妙無比”,帶著對愛情的憧憬將自己交付他人,卻被始亂終棄,抱著孩子被渣男拒之門外,一慟而絕的竇家少女。
但即便是嬌花,也會用利刺保護自己;即便是軟玉,也寧可玉碎不做瓦全。
所以,故事里的“竇女”在父親告官不成,渣男不受懲罰的情況下,她以一縷幽魂之身,借助權勢之力,最終讓渣男南三復得了報應。
那時才20歲左右的茹萍,真正是美得人心旌搖曳,瞬間明了“南三復”的“系念綦切”。
但這個角色,并不算是茹萍的代表作。
在茹萍的作品表中,真正稱得上她代表作品的有《風雨麗人》、《康熙王朝》、《武則天》、《大宅門》等。
“身是避風港,心是聚寶盆。有淚悄悄灑,笑不樂出聲”……或許還有不少觀眾記得《風雨麗人》的這支主題曲吧?
但這部劇,雖然讓茹萍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觀眾的認可,但卻不是最受矚目的那一個。
因為,她扮演的“韓如月”只是劇中的女三號。
《風雨麗人》真正捧紅的是扮演女主“葉秀清”的宋春麗,她憑借這部劇獲得了飛天獎優秀女主角。另外,在劇中扮演“韓如霞”的金夢,也憑借本劇獲得了飛天獎優秀女配角。
5年后,有了《武則天》。
其實,茹萍本人的氣質,總讓人覺得她并不適合扮演“上官婉兒”。
14歲因聰慧善文被武則天賞識,掌管宮中制誥,被稱“巾幗宰相”,又被唐中宗封為昭容,以皇妃身份掌管內廷外朝的政令,還代朝品評天下詩文,歷經三朝、權勢極盛的上官婉兒,不該是柔軟、溫婉的模樣。
但茹萍的“上官婉兒”卻自成風格,劇中重點呈現的是她的美與才,以及她對愛情的憧憬和向往,刻意忽略了這個人物的心機謀算。
2000年,該是茹萍演藝路上的巔峰時刻。
那一年,她參演了《大宅門》和《康熙王朝》。
前者中,她扮演“黃春”;后者中,她扮演“蘇麻喇姑”。
“黃春”身份特別,父母是武貝勒和詹王府大格格,明明該是被千嬌萬寵的尊貴出身,卻又因為私生女這一點,只能被寄養在他處。
雖然幼年坎坷,被養父苛待,被作為棋子利用,但相比楊九紅,黃春又是幸運的,她得到過白景琦最純真熾烈的愛。
但作為一個女人,黃春又是不幸的。
懷著身孕時隨著丈夫顛沛流離,生了孩子后過的又是“喪偶式”生活。她下要照顧小的,上要孝敬老的,好不容易等到白景琦回來,他卻帶回了一個楊九紅。
骨子里的傳統和溫婉,讓黃春不會撒潑發飆,但楊九紅卻始終是她心頭一根刺,解不開的結。
到后來,寄予了她全部希望的兒子又長歪了,壓抑、憋悶了多年的黃春,失去了心底的支撐,也將人生路走到了盡頭。
她去世的時候,不過四十來歲。
在《大宅門》中經歷了“黃春”的愛情、婚姻,希望、絕望的茹萍,又在《康熙王朝》中成了一生未嫁的蘇茉兒。
劇中,蘇茉兒與康熙有過信任、依賴的相處,有過敬慕愛戀的人,拒絕過成為皇妃,最終以九旬高齡去世。
雖然《康熙王朝》被很多觀眾封為經典,但其中很多情節都不符合歷史,甚至出現過“我孝莊”這樣的笑話。
但如果你知道該劇的編劇就是讓楊戩和妲己談戀愛,還讓九尾狐介入成為三角戀的《封神演義》的執筆者朱蘇進,知道原作者二月河看了劇本后的反應是“我無話可說”,知道朱蘇進以雷為驕傲,大概就不會覺得《康熙王朝》中的問題是問題了。
若是不計較這些,《康熙王朝》的場景、演員、導演,都配得上該劇在豆瓣9.1的評分。
除了這幾部代表作品外,還有一部作品對于茹萍來說也有極其特殊的意義。
這部劇,就是她與劉之冰主演的《一路風雨一世情》。
那時,茹萍剛結束一段失敗的婚姻不久。
前夫奚天鷹是一位畫家,比茹萍大18歲。雖然兩個人走進婚姻時,年齡差及其它原因,都讓這段婚姻不被人看好,但茹萍依然義無反顧選擇了與對方牽手。
奚天鷹
那一年,是1990年。
結婚兩年后,兩個人的女兒奚望出生。
但“愛情結晶”的到來,并沒有讓茹萍、奚天鷹的感情更加甜美、牢固,反而是走向了反面——1995年,這段婚姻因“性格不合”結束。
1997年,茹萍參演《一路風雨一世情》,在劇中與劉之冰扮演一對情侶、愛人。4個多月的合作、相處,讓兩個人的感情從戲里漫延到戲外。拍戲結束即將各奔東西時,劉之冰按捺不住,向茹萍吐露了想和她在一起的心思。
在劉之冰看來,茹萍溫婉善良,給了自己家一樣的感覺。茹萍對于劉之冰也很有好感,但顧慮自己離過婚,還帶著一個女兒。
得知茹萍的擔憂后,劉之冰樂了,他說“真巧,我正想告訴你,我也離過婚,有一個兒子,我們扯平了。
相戀約一年后,劉之冰在次年秋天向茹萍求婚,建立了新的四口之家。
但這個小家庭也出現了很多重組家庭的問題——兒女不合,又間接影響了夫妻倆的關系。
因為相愛相知走到一起的兩個人,在劉之冰的主導下做了一次長談、溝通,商議制定了“婚姻秘訣”并嚴格執行。
說穿了,這份秘訣并不復雜,那就是愛與公平。
雙方都將對方的孩子當做親生骨肉一樣去疼,在物質、情感等各方面不偏私,不讓孩子有被不公平對待的感覺。
人心換人心的結果,就是原本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妹,變得比親生兄妹關系更好,反而變成了劉之冰、茹萍夫妻倆的修補劑。
劉之冰做事嚴謹,又有些雷厲風行,俗稱“急性子”,而茹萍則是慢吞吞的馬虎性子,經常丟三落四。有次乘飛機,到機場時才發現忘了帶身份證,只能打車回去取。雖然最后并沒有誤了航班,但劉之冰還是沒忍住將妻子數落了一頓。
所以,夫妻之間因瑣碎之事發生小吵也是常有的事。
這時候,就到了奚望和哥哥劉思博大顯身手的時候。
兄妹倆不僅是父母感情的粘合劑,平時父母不在家,他倆還會明確分工,奚望做飯、劉思博打掃,將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
或許是因為爸媽都是演員,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選擇,劉思博和奚望兄妹都選擇了進入娛樂圈。哥哥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妹妹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
雖然他們如今在娛樂圈還沒有闖出名頭,但都已經出演過多部影視劇。
今年,奚望憑借《特赦1959》中的“梁冬芳”獲得第26屆華鼎獎中國近現代題材電視劇最佳女演員提名;劉思博則出演了《烈火軍?!分械摹包S松”。
到如今,劉之冰和茹萍這對“南北姻緣”已經相攜走過了21年,夫妻倆之間的感情非但沒有變質,反而愈發溫暖、沉穩。
有人說,愛情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品。
所以,今年已經53歲的茹萍雖然身材不若年輕時清瘦、纖細,但依然秀美豐潤的面龐、嫻雅溫婉的氣質,以及夫妻合照時偶爾泄露出的少女態,都足以證明她情感生活的淡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