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信傳言、導致腦缺血復發
徐先生,69歲,春節前因反復左側肢體無力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年前患腦梗死,經醫院救治后恢復,完全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頭4年,他每天按醫生的醫囑口服降壓、降脂和抗血小板藥物。為什么突然腦缺血發作?我詳細詢問病史后,得到了一些病歷記載之外的信息。患者告訴我:“聽說田七粉可以預防腦卒中,沒有副作用,就每天加用田七粉,算下來,至少吃了16~17斤田七粉”。
近一年,身邊的朋友告訴他,阿司匹林和降脂藥天天吃不好,吃兩個月,再吃2個月的田七粉,這種交替使用藥物,副作用小,療效好。入院前期,他干脆停了阿司匹林和降脂藥物,只用田七粉了。
近幾周患者突然陣發性左側肢體無力,并伴有頭暈和視物模糊,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和數十分鐘不等。我院門診以:短暫腦缺血發作;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組)收入院。入院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3.53mmol/L(中風后應降至1.8mmol/L以下)。好在及時入院治療,避免了一次腦梗死的發生。
因為涉及腦卒中患者出院后二級預防能否堅持下去的問題,我和醫生們專門討論了為什么許多患者出院后就停了預防中風的藥物?而是聽從一些所謂“朋友”的推薦?換成沒有經過臨床研究驗證的保健品呢?同我一起查房的2位醫生告訴我,現在田七粉的推銷太厲害了,她們家中也有親屬在吃田七粉預防中風,根本聽不進她們的勸告。
網上的調查結果堪憂
為了解人們預防腦卒中時首先選擇田七粉還是阿司匹林?我們在本公眾號搞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有219人投票,其中醫務人員108人,非醫務人員111人,醫務人員預防腦卒中選用阿司匹林為63.95%,選擇田七粉的為36.1%。非醫務人員認為田七粉有效的為57.66%,認為阿司匹林有效的為42.3%。具體結果詳見下圖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非醫務人員中,首先選擇田七粉預防中風的占絕大多數(57.66%),即使醫務人員中首先選擇田七粉的也占有較高的比例(36.1%)。當然,在我們的微信朋友圈中不乏中醫和護理專業的朋友,但如此大比例首選田七粉預防腦卒中實在令我們感到意外。在循證醫學為證據的年代,出現這樣的結果,我也真是無語了。
預防中風,阿司匹林與田七粉那個靠譜?
既然這么多人相信田七粉有預防腦卒中的作用,那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田七粉(其實就是三七粉)的確切功效。2015年版《中國藥典》中田七粉的藥品說明書里的適應癥寫到:有“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田七粉的適應癥中并沒有與中風相關的內容。
那么何來服用三七粉預防中風一說呢?
部分中醫學觀點認為三七粉長期服用可以軟化血管,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病,在治療心腦血管病、降血脂等方面有療效。
部分基礎研究顯示三七總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心肌保護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降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但這些研究均為體外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的初步結果,缺乏大規模臨床研究的證據。
這些初步的研究結果,距離規范的臨床研究還的差很遠,在沒有嚴謹的科學實驗證據,也沒有規范的臨床研究和安全性的評估前提下,就這么用于大規模人群中預防腦卒中,按現代醫學的藥物實驗標準是完全違背倫理的,也違背了全球醫學界遵循的《赫爾辛基宣言》:“在進行人體醫學研究時,應將受試者的利益置于科學及社會利益之上”。
充分的證據
而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中的作用是不可置疑的,也是臨床研究證據最充分的一個藥物。目前有超過 200 個大規模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的證據支持,世界各國的指南一致推薦阿司匹林用于心腦血管事件預防。
盡管近年有三個阿司匹林的大規模隨機對照臨床試驗(ARRIVE、ASCEND、ASPREE)對阿司匹林的一級預防中心血管疾病的獲益提出了異議,但這僅限于一級預防,并沒有動搖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病二級預防中的地位。
徐先生正是聽信了所謂“朋友”的建議,停用了腦卒中二級預防中的關鍵藥物阿司匹林和他汀類降脂藥物,改用田七粉預防中風。入院時徐先生的血脂檢查結果也證實了病人停用他汀藥物帶來的后果,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為3.53mmol/L,遠高于卒中二級預防所要求低密度脂蛋白沒低于1.8mmol/L的目標值。這些都是導致徐先生腦缺血復發的關鍵因素。
近幾年,我在門診經常可以遇到腦卒中后復診的老年病人,他們在所謂“朋友”的“好心”推薦下,停用了目前全球遵循的腦卒中二級預防推薦的藥物,換成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證據(特指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的田七粉,導致腦卒中的復發,既賠了身體又賠了金錢。
起初,我還認為這些僅是偶然的個案,是少數老年人被人盅惑的結果。但通過此次網絡健康知識的調查,我才認識到這不是個別的現象了。在我們調查的人群中如此高比例選擇不靠譜的保健品,相信不科學的腦卒中預防措施,恐怕不能用少數人被誤導來解釋了。看來提高全社會的健康知識水平,我們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
但愿看過此文的朋友,不在輕信“朋友”的“好心”推薦,去選擇一些不靠譜的保健品來代替專科醫生開的藥物。目前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有國際和國內規范化用藥指南,所有被推薦的藥物都經過科學和嚴謹的臨床研究證實的,盡管不是無懈可擊,但在現階段只有它們才是最合理的。
在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途中,既然有陽光大道,我們為什么選擇獨木橋?
褚曉凡教授
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兼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顧問醫師。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深圳市高層次地方級領軍人才。
擅長:腦血管疾病、頭痛與頭暈、重癥肌無力、癲癇、帕金森氏病、周圍神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