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德國空軍的軍火庫中除了福克-伍爾夫(Focke-Wulf)的FW- 200c“禿鷹”(Fw-200c Condor)之外,沒有任何具有戰略意義的四引擎遠程轟炸機。但“禿鷹”基本上是一種經倉促改裝用于海上巡邏的飛機,并不適合戰略轟炸任務。
“美洲轟炸機”橫空出世
德國人沒有研制戰略轟炸機是有原因的。至少在一開始,德國人認為自己可以輕松地橫掃歐洲,入侵英國并贏得戰爭,而不必與美國面對面地作戰。然而,到了1940年,隨著美國卷入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希特勒意識到他需要一架能夠飛到紐約的重型轟炸機。
但比希特勒有先見之明的大有人在。早在美國1941年12月美國參戰之前,威利·梅塞施密特(Willi Messerschmitt)就已經在進行重型轟炸機的設計了,盡管那時候希特勒還要求他集中注意力在戰斗機的生產上。
事實證明,與戰爭進程相比,德國人的大徹大悟還是太晚了。因為當B -17已經投入使用,最后的布線正在波音第一架B-29原型機上進行時,德國人所謂的“美洲轟炸機”還只是一個紙面上的提議。
最初的方案設是一架可以從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Azores)飛到紐約的轟炸機,這樣可以將往返航程縮短約800英里(1287公里),使其航程達到6400英里(10299公里)。之所以選擇亞速爾群島作為轟炸機的出發地,是因為當時葡萄牙表面上是中立的,但在戰爭初期,葡萄牙獨裁者安東尼奧·薩拉查(Antonio Salazar)對德國人很友好。
但德國人的如意算盤打空了,因為1943年,葡萄牙將其在亞速爾群島的一個基地租給了盟軍。
為此,德國人必須對其“美洲轟炸機”做出調整。于是,福克-伍爾夫(Focke-Wulf)、亨克爾(Heinkel)、霍頓(Horten)、容克(Junkers)和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等公司都被要求提交他們新的方案。德國空軍部向各飛機制造廠發出招標書,要求設計一種航程在12000千米以上的轟炸機,能夠從法國基地起飛,達到美國東部的目標。
匪夷所思的方案
容克,梅塞施密特和福克-伍爾夫提出了傳統四引擎的方案,這個方案有很大的可能會成功。而霍頓則建議一個6引擎的飛翼轟炸機。亨克爾則想出了一個寄生飛機的方案。他們設想在一架He-177重型轟炸機背上搭載一架有機組人員的Do-217中型轟炸機,當飛到大西洋中部時,就釋放Do-217進行單程的轟炸任務。
He-177
Do-217
航空工程師尤·S?nger更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種亞軌道準升降體火箭飛船,它將以每小時13725英里的速度沿著對流層頂部跳躍前進,然后在曼哈頓扔下一顆8000磅重的炸彈,甚至可能是原子彈。
最終,亨克爾的寄生方案泡湯了,因為德國海軍聲稱,他們不打算冒險讓一艘U型潛艇在美國東海岸附近接回跳傘的Do-217成員,而這正是計劃的關鍵部分。顯然,德國人對純粹的自殺式任務毫無興趣,他們也意識到,這種愚蠢行為的心理戰價值是微乎其微的。
容克的Ju-390和福克-伍爾夫的Ta-400是現有設計的升級版,而梅塞施密特的Me-264,則是一個嶄新的方案,看起來就像拿到了一份B-29的藍圖。
Ju-390
Ta-400
全金屬制造的Me-264的機身截面為圓形,主機翼為高單翼、小角度后掠的平直翼型,后段機身有兩片垂直尾翼,設置于水平尾翼末端。起落架為前三點式。
Me-264裝有四臺發動機,一開始裝有四臺Jumo 211發動機,每臺發動機提供1340匹馬力,1943年改為BMW 801G發動機,提供1750匹馬力。最大速度56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35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15000千米。
該機前起落架安裝在座艙下方,主起落架安裝在主機翼下,設計時為了增加載油量,自衛用的機槍與防彈裝甲比較少,機槍安裝在兩側并以遙控的方式進行操作。
Me-264一號原型機采用全金屬機身,看上去非常“干凈”,機身橫截面為圓形。機鼻部分使用了大量玻璃,駕駛艙后面是廚房、乘員休息區,以及一條通往機尾炸彈艙的通道。Me-264是一款肩翼機,機翼略有后掠,兩端逐漸變細,每側機翼有主梁和副梁各一條,油箱也隱藏在巨大的機翼中。總的說來,Me-264的控制部件并沒有什么創新,包括分裂式襟翼和電力操控的尾翼方向舵等,在其他德國戰機上都很常見。
性能方面,Me-264的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17英里(350千米),實用升限2.6萬英尺(8000米),航程可達9500英里(1.5萬千米),彈艙可載彈6614磅(3噸),最大起飛重量12.3萬磅(56噸 )。
原來只是一場公關游戲
德國人從未想過要將紐約市炸成一片廢墟。在沒有戰斗機護航的情況下,一支轟炸機編隊要能達成的效果實在不敢相信。德國研制的這種戰略轟炸機的目的是作為公關武器,就像吉米·杜利特的B-25轟炸東京一樣。
而且,即使炸彈造成的損害很小,遠程轟炸機的威脅也會迫使美國在防空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配備更多的防空炮火和截擊機,否則這些武器就會被送往歐洲戰區。
當然,如果德國開發原子彈的嘗試成功了,情況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942年12月23日,Me-264V1終于進行了首次試飛,試飛持續了22分鐘。隨后,原型機一直在進行試飛。
不幸的是,這架飛機后來空襲中被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