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老師: 您好,我接受的教育很暴力、很野蠻、很虛偽。老師,您能想象到一個22歲的女孩,因為大學畢業找工作時與母親的意見不合,在大街上被母親當著自己同學的面,其中還有追求我的男孩子的面,一巴掌扇了過來嗎?那種感受,現在想起來還是那樣的恥辱和委屈。 孩子出生本來應該高興,但在月子里,我很是痛苦,原因很多,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述說了。望著自己那可愛的孩子,每每只會感到無助和絕望。所幸我在這個時候遇到了您,開始了一段自我心靈洗滌之旅。我才發現自己原先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并且知道了為什么我的父母會這樣對我! 我的父母至今還在為了他們執念不斷“努力”著。他倆之間,不允許出現任何與自己的意識不一致的東西。如果出現了,他們會抬杠,會爭得面紅耳赤。對于我,那很簡單,只要我有和他們不一樣的想法,先說后罵最后拳打腳踢,總之要用一切方式叫我低頭,并且要我執行。我天生就是一個不屈服的孩子,這點不僅在我父母這里體現,同時也在我的老師們那里體現出來。譬如,無聊的作業,一個字要寫好幾遍,一首古詩會背會默,還要求抄寫十遍等等。遇到這種作業,我就不寫,會寫的字寫三遍,不會寫的,寫到自己會了就可以了。古詩會背會默的,絕對不寫,不會的也是弄到自己會了就可以了。由于我的個性,我很快就成為各科老師眼中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的壞學生,然后是各種打壓。比如,上課的時候,座位后的一個男同學沒帶鉛筆,問我借了一下,從此我便被貼上品行不端的標簽。父母動不動被叫到學校,回家后對我就是一頓暴揍。那時,我厭學但是并沒有自暴自棄,學習成績一直處于中游或者中下游。我一直是“問題學生”,但很多人也奇怪,為什么我不變壞、為什么我不早戀、為什么出格的事情我總是沒做?老師們會冠冕堂皇地找出一堆他們認為合理的理由來解釋,比如班主任在一次家長會上和所有家長說我是越挫越勇類型的,我的母親為此還深感自豪。老師的說法現在想想都覺得可笑,這意思是我天生就需要挨打、需要羞辱、需要謾罵,然后才能變得更好。我當時雖然說不出什么,但深深地厭惡學校和老師,害怕上學校。 我一直以為我沒有墮落是因為本性善良,現在想來歸功于我一直沒有放棄閱讀。很慶幸,只要我看書,我父母就不會打罵我。感謝他們沒有狹隘到只讓我看課本。我從小什么書都看,雜志、小說、小人書、漫畫等等。當然,我母親喜歡看的書,我一般不碰的。因為只要我和她讀了同一本書,那么她喜歡的情節我一定要喜歡,她認同的觀點我一定要認同。而且她總是喜歡就書中內容提問,要是我回答不上來,免不了的挨一頓罵。 有了孩子后,我自己帶孩子,沒用我媽幫忙。休完產假上班后,那些有老人可以帶孩子的同事總是時不時地在我面前表現出優越感和同情。每當這時,我只會笑笑,然后繼續堅持自己帶,雖然偶爾也會覺得孤單和無奈。但我已看到了成果,在我家寶寶9個月的時候,我帶她去游泳,她既聽話又活潑,不時地開心大笑,與那里的工作人員、小朋友或其家長有很好的互動,非常大方。相比一個同事家的孩子,(平時由爺爺奶奶帶),這個孩子比我的孩子大幾個月,卻非常膽小怕生的樣子,一見人多就哭得撕心裂肺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我的寶寶給我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這里,我由衷地謝謝您,尹老師,是您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我現在逐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與人相處中。我性格是有缺陷的,一度害怕與人相處,不知道怎么和人相處。我的父母就是那種什么都包辦,然后去鄙視自己孩子什么都不會的人。我在他們的強力包辦下,經常在各種事情上都覺得力不從心。我這20幾年來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大學畢業不聽他們的,堅決不回老家,一個人孤身來到離家幾千里遠的地方工作。雖然伴隨我的是掙扎、無助、孤單,但是也讓我擁有了我這個年紀應該有的擔當。 老師,今天給你寫信,主要是現在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困擾著我,那就是我的母親還有半年就要退休了,她提出要來我這里幫我帶孩子,或者讓我把孩子送回去給她帶。孩子送回去,這個被我斬釘截鐵地否決了,她對孩子的控制欲不是一般的大,這個我可以想象出來。我現在已上班,雖然需要有人幫忙在家照看孩子,但不讓我母親來。我和愛人會想辦法解決照顧孩子的問題。我現在的困惑是,如果生硬不讓媽媽來,會傷到她的心;讓她來,會傷到我寶寶。我很委婉地告訴她我想自己帶孩子,但是她并不采納甚至有些反感,總是和我抬杠。我有我的原則,我自己可以屈服于母親,但是要委屈我的寶寶,我想我會不惜與母親撕破臉的。但我還是害怕發生這樣的事,希望這樣的事永遠不要發生。尹老師,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此 致 敬 禮 一個受益的年輕媽媽 這位年輕媽媽: 你好,很高興收到你這樣一封信,非常欣慰。贊賞你,也有些心疼你。 我的建議和你的想法一樣,堅決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也堅決不要媽媽來你家幫你帶孩子。 你大學畢業時通過和父母斗爭才遠離他們,目前已感受到遠離的成果。現在你的媽媽想要幫你帶孩子,不管是把孩子送給她還是她來你家幫忙,如果你答應了,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后面的苦日子則無盡頭。因為就你的描述,你媽媽目前并未意識到她自己的問題,強權思想依然強悍。只要她介入你的生活,不僅會接著傷害你,還會傷害你的孩子,甚至會破壞你的婚姻。請神要請吉神,不要請煞神——請原諒我這樣的比喻,這不是對你媽媽個人的評價,只是對她可能帶給你的困擾進行的預測。就你陳述的你媽媽的情況來看,她來你身邊,唯一的好處就是她擴大了自己的操控對范圍——從操控你一個人到操控你和孩子,甚至包括你愛人;壞處則是你和你的孩子、你的愛人都將陷入人生的泥濘中,很多年走不出來。 你現在不答應她來你家會怎么樣?最壞不過兩種可能,一是她非常生氣,甚至從此斷絕母女關系;二是外人說你不孝,你自己也有內疚。但這兩種結果都不可怕。 首先,你沒做錯任何事,媽媽生氣是不對的;就像你當年沒做錯任何事,她打你不應該一樣。如果她因此生氣、斷交,過錯方是媽媽不是你。所以她想生氣讓她生去吧,她不生氣你就得生氣;她痛快了,你一家三口就得不痛快。比起三個人不高興,還是讓她一個人不高興為好。如果因此鬧到斷絕母女關系,這是最嚴重級別的生氣,我相信那不是你的選擇,所以同樣不是你的錯。真愛你的人,你對他有所拒絕甚至有所得罪也不會導致斷絕關系;因為一點什么事就斷絕關系不再來往,說明這種關系原本就是畸形的,一定是以一方占盡便宜另一方受盡委屈為前提才維持著,一但受委屈一方略微表示異議,占便宜一方就不干了。別說母子,很多朋友間、夫妻間也是這樣——這樣的話,彼此早不該來往了,正好趁這機會了斷一下,祝福過對方,老死不相往來,也是一種輕松。 當然,我不相信你媽媽會這么極端,我相信她內心是很愛你的,她只是不懂得劃界限,不懂的如何愛。所以你的拒絕最多可能是讓她有受挫感,不會根本性地破壞你們的關系。如果你一直堅持不讓她介入你的生活,每年最多讓她來你家住一個月,她慢慢會適應的。你們關系保持適度距離,反而有利關系的維持。如果你在此時表現得軟弱,無可奈何地答應你媽媽來家幫忙帶孩子,很可能導致將來關系徹底破裂。 其次,不要被“孝”這個詞綁架,孝的內核是愛和尊敬,并不是把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生活拱手相讓給父母。你成家了,和父母就是兩家人,各自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對對方最大的尊重。可以互相關心,但誰都沒權利把自己的手伸進對方的家庭中,去攪擾對方的生活。如果你內心隱藏著巨大的不滿和反感,卻要為了“孝”的名義屈服,容許媽媽把自己的日子搞亂,那是對自己施暴,同時也談不上“孝”。 所以,很簡單,堅定地告訴媽媽,孩子我要自己帶,要天天看到他,絕不會送回老家。我不需要你來我家里幫忙,我能忙得過來。你退休后想干什么干什么,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和我的生活攪和在一起,每年你可以來我家最多住一個月。說這些話,口氣永遠溫和,不管媽媽有什么情緒,都不要和她吵架;但你態度一定要堅定,不容商量,不要給她幻想。也不要和媽媽爭辯,不要去勸說她,只是通知她你的決定,講理多半講不清,對她的話東耳朵進西耳朵出就行了。 建議你看看李雪的書和她的小說,她是擺脫媽媽的操控,勇敢做自己的人。如果她被“孝”字困住,她會和她媽媽一起沉淪的。我贊賞她的行為,而她當下的生活狀態也說明,只有勇敢做自己,才是對世界對別人最好的愛。 “孝”字困擾了我們很多年,給中國的家庭帶來許多問題,用當下的話說就是兩代人的“生死絞殺”。只有每一代人都不被“孝”捆綁,真正學會愛,才能發自內心地把尊重和孝送給長輩。 最后,從你的身上再一次證明,閱讀的功能是強大的,不僅會獲得知識,還對心理有巨大的療愈作用。閱讀是件終身的事,它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好。由此我想在這里再多說一句,希望你對父母給出諒解和同情。他們成長的時代沒什么好書可讀,在如何做家長方面更沒有可參考的資料,普遍是蒙昧的。世上沒有完美的家長,只有不斷成長的家長。你要劃清和父母的界限,彼此不干涉對方的生活,這看起來略有點冷酷,實則在幫助他們成長。對父母放下愧疚和抱怨,同時也原諒自己的不足,每個人最大化地活得自在、輕松,這就是最好的。 謝謝你,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