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朋友會問我:究竟什么叫澆頭,什么叫打鹵呢? 在辭海里我倒是找不到打鹵和澆頭的意思,還是看一看名家和一些飲食典籍的描述吧: 打鹵: 1.汪先生說過打鹵是澆面的鹵料,在太原有“素打鹵”、“西紅柿”、“肉炸醬”和“醋調(diào)和”這“老四樣”。 2.譚家菜的師傅說:打鹵分素鹵、木須鹵、三鮮鹵、豬肉鹵等,太原最正宗的打鹵是“太原鹵”,用香菜、黃花菜、臺蘑、面筋、蝦皮、肉醬等調(diào)成。 3.臺灣美食家梁瓊白的《中國面點》一書提到:打鹵是以豬肉湯或羊肉湯煸鍋后加以口蘑、木耳、黃花、以淀粉勾芡,打上蛋花、澆上香油以提鮮。而不勾芡的清湯稱“兒鹵”。 澆頭:在《今日山西菜》書中一文寫道:澆頭--是指帶湯的菜肴或指各種烹飪方法不同的肉類。澆頭種類繁多,有蒜苔炒肉、蕃茄蛋、鹵肉等。而面條上的澆頭,配上了羊肉就叫羊肉面,有炸醬就叫炸醬面,加了口蘑黃花煮肉和湯就叫打鹵面...... 在榆次一個賣面的老大爺說:澆頭又叫調(diào)和,是刀削面調(diào)料的叫法。還有一個小資食家說:澆頭在北方稱為鹵、上海稱為蓋澆、外國稱為醬。還有人認(rèn)為澆頭是上海話,在西安叫臊子,在山西叫打鹵。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
栲栳栳(又叫推窩子、窩窩) 把和好的莜面搟成幾乎透明的薄面片,用食中二指一個挨一個地卷起來放進(jìn)蒸籠蒸熟(行家有五個字形容這些動作:拋、拐、推、挑、卷),出籠后沾著澆頭就著吃。特點是入口粗糙、有嚼頭、越吃越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