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3年3月30日
五代十國是詞的重要發展時期。在國亡被俘以后寫的詞,或慨嘆身世,或懷戀往昔,形像鮮明,語言生動,把傷感之情寫得很深摯,突破了晚唐以來專寫風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內容和意境兩方面都有創新,為北宋詞的發展奠定了很好基礎。
【原文】
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閑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絕音塵。
翠疊畫屏山隱隱,冷鋪文簟水潾潾,斷魂何處一蟬新?
【譯文】
畫屏上那重巒疊翠的山景,在我眼中模糊成團團綠云,清冷的竹席上,水一樣的花紋漂動著宛如波光磷磷。不知何處驟響一陣蟬鳴,可是要召回我飄斷的思魂?
【欣賞】
此詞下片寫得很成功,歷來為人所激賞。第一句寫屏風,其上遠山含翠,隱約多姿;第二句寫竹席,其上竹枝如波紋,十分清澈,給人帶來一絲涼意。這兩句雖然寫的都是眼前景物,但用山水來象征詞人與意中人的分離,是十分妥帖的。這兩句在藝術上的確堪稱杰構。首先,對仗十分工巧,又具有鮮明的詞的特色,絕不混同于一般的律詩。其次,“冷鋪文簟水潾潾”,比喻新奇,內涵豐富,既有季節特點,又有人的感受,寫得十分出色。尤為難得的是,在連續兩個佳句之后,并無“才盡”之感,最后一句竟又翻出新意:傷心的思緒在空中飄蕩,突然聽到一聲蟬鳴。蟬鳴,既使作者回到了現實,又提供了很多的想象余地。“斷魂”二字,通過“一蟬新”告訴人們,無窮無盡的悲哀正在等待著詞人。
【作者簡介】
李珣,五代詞人。一作李洵、李詢。字德潤,前蜀梓州(今四川三臺)人,生活于九、十世紀。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時來華,唐初隨國姓改姓李,安史之亂時入蜀定居梓州,人稱蜀中土生波斯。少有詩名,兼通醫理。以秀才屢予賓貢。事蜀主王衍,其妹李舜弦為蜀主昭儀。蜀亡,不仕。《花間集》稱李秀才。有《瓊瑤集》,已佚。詞存五十四首,風格清婉,多感慨之音。其《南鄉子》十七首寫南方風土人情,頗有特色。今有王國維輯《瓊瑤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