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趙希鵠在《調變類編》中提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實。每用,撥灰開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可見在我國古代茶葉的儲存就十分講究,也足見茶葉存儲對于保存茶葉質量的重要性。
茶葉的保存要遵循下面幾個原則:
禁異味
茶是會呼吸的,如果把茶放在有雜味的地方,茶就會吸附環境的異味,導致茶葉變味,生活中有人用干茶除異味,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千萬不要把茶放在有異味的地方,防止異味竄入,最好是將茶葉存放在通風處,避免與味道大的物品同處存放,諸如:花椒等調味品,酒等飲品。否則再名貴的茶也會失去其本來的味道。
禁重壓
如果茶葉是以袋裝的形式存放,那么最好不要再茶葉上面放東西,茶葉的條索形狀在制成成茶后已經定型,經過重壓后茶葉容易壓扁變形,尤其是像黑茶、普洱茶之類的緊壓茶,更不能放重物在上面,重壓易碎。
禁潮濕
茶葉不僅可以“呼吸”到環境中的異味,還能吸附空氣中的水分,一旦存放空間的濕度過大,就會加速茶葉中的微生物的轉化,導致茶葉變質,發霉,完全無法飲用。
禁高溫
茶葉的陳化與溫濕度有很大的關系,溫度越高陳化越快,像新摘的綠茶如果放在高溫高濕度的地方就毀了。所以,茶葉最好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尤其是夏天。
以茶的種類來說,則有相對應的存儲方法。
紅茶
紅茶干茶含水量不高,很容易受潮或者散發香味,盡量避免不同種茶葉的混合存放,一般可放置在密閉干燥容器內,避光避高溫即可。
若有條件的話,用紫砂罐或錫罐為佳,玻璃罐很難保證不會有太陽光照射到。在紅茶放入之前,用塑膠袋包裝,排除袋中空氣,能更好保留茶香。
白茶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新茶茶性寒涼;陳化后的白茶,茶性趨于溫暖;存茶環境潔凈、通風、避光、無異味。若想存放成老白茶,可以考慮密封存放,放置于高處即可。
黑茶
通風干燥是存放黑茶時最要注意的,最好是用牛皮紙、皮紙等通透性較好的包裝材料(切忌使用塑料袋密封)將其密封進行保存。
如果不小心因濕度過大、時間太長而使茶因受潮而發霉生白毛,及時取出通風干燥,也可抽濕(開空調即可),或在陽光下晾曬,幾天后長出的霉毛自然會消失,如發白毛的情況嚴重,可用毛刷、毛巾之類柔軟紡織品去除表層白毛,再用電吹風等加熱十幾分鐘即可。
綠茶和黃茶
在所有茶葉中,綠茶最好放在冰箱里儲存,尤其龍井茶這樣香氣高的茶葉。黃茶由于做工和綠茶相近,保存也可通用。
如果保存時間短,需要隨時喝,可將綠茶放入冷藏室,并將溫度調至5攝氏度左右;如果是未開封的茶葉,想保存一年以上,則應放入冷凍室。
青茶
屬于半發酵茶,它比較容易貯藏。可以用瓷罐、金屬罐、茶袋來貯藏茶,但最適合的是錫罐。在裝罐的時候,需注意的是茶葉一定要裝滿,這樣是為了減少氧化,最后加蓋密封。
保存好茶葉,才能讓茶葉在沖泡時散發出原本的醇正滋味,切莫辜負了一罐好茶的心意。